在古代考中状元刚开始一般能授予多大的官职?


状元是鼎甲之首 。又称某科一甲第一名进士及第 。明清时代 。对一甲的三名进士授官 。有特别的优待 。
【在古代考中状元刚开始一般能授予多大的官职?】

在古代考中状元刚开始一般能授予多大的官职?

文章插图
(请注意 。只有一甲三名进士才可称“进士及第” 。二甲则只能称“进士出身” 。三甲就只能称“同进士出身”了 。在名义上的差别非常大)
一般来说 。二甲、三甲进士在殿试结束唱名放榜后 。还要进行一次考试 。成绩优秀的一部分人 。被选为庶吉士 。到翰林院读书 。散馆之后会有好的分配 。而其他大多数进士 。不是直接授官 。而是先分到各部院衙门去实习 。称为“观政进士” 。实习结束 。才正式分配工作 。多到六部任职(主要是担任主事 。称为“部属”) 。或到地方上任知县、府州佐贰等官 。
总的来说 。对进士来说 。最好的分配 。就是去有“清贵”之称的翰林院 。翰林官是“清流” 。部属及州县地方官则是“俗流” 。
能够分到翰林院的 。都是考试成绩最好的那少部分人 。其他进士需要通过再次考试才能获得进入翰林院做词臣和史官的资格 。唯独一甲进士及第的三个人:状元、榜眼、探花 。殿试一放榜 。就直接进入翰林院: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 。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 。修撰和编修能够参与国家的修史活动 。故又称“史官” 。这是极大的荣耀 。足以写入墓碑的 。一些做过史官的大官僚 。往往在墓志铭书衔时 。要特别注明 。他修过史 。做过翰林官!
在古代考中状元刚开始一般能授予多大的官职?

文章插图
(古代人做了状元 。不单是家族的大福 。更是一乡、一县、一府 。甚至是一省之荣!)
一步踏入翰林院 。为状元们未来仕途的发展打下了极好的基础 。在古代的官僚制度下 。九品十八级 。品级森列 。但官位好不好 。不能光看品级 。比如修撰的品级并不高 。只是从六品 。而到地方上做官的进士们 。开张也是正七品(知县) 。看起来只比修撰低一级 。然而这一级便是天壤之别 。由于明代有“非进士不入翰林 。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惯例 。入阁做相几乎为翰林官员所垄断 。状元的功名兼修撰的出身 。决定了他们能以很短的时间擢升到侍郎一级 。而且全在京城做官 。不会外放(清代略有不同 。翰林外放到地方锻炼的机会多了 。比如张之洞和他堂兄张之万 。一个是探花 。一个是状元 。都做过翰林 。后来都成为地方督抚大员) 。而知县在地方上升迁就比较慢 。两者的差距渐渐拉大 。
如果运气好的话 。状元出身的修撰 。只需要十五到二十年便能做到六卿(尚书)或卿贰(侍郎) 。甚至入阁辅政做相 。这在循例迁转的古代官僚体制下 。是非常快的了 。
可惜啦 。现在没科举考试了 。不然 。我也要立一下大志的 。嘿嘿!
其他观点:
会试(每三年在京都的考试) 。中举的贡生(地方儒学生员”秀才“升入京师国字监就读的称贡生 。意思是贡献给皇帝) 。在太和殿举行进士考试 。去的第一名的考生 。由皇帝钦定”状元“二、三名为”榜眼“、”探花“ 。
这前三名合称”一甲进士“ 。可以得到皇帝赐的”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可赐”进士出身“;“三甲进士”可赐“同进士出身”的头衔 。但只有“一甲进士”在金殿唱名后 。立即按规定封授官职 。
在古代考中状元刚开始一般能授予多大的官职?

文章插图
“状元”的职名叫作“翰林院修撰” 。从六品官 。“榜眼”、“探花”二人则被封授为“翰林院编修” 。正七品官职 。是地地道道的“芝麻官” 。编修-修国史、实录、会要的官称 。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 。乡试第一称解元 。会试第一称会元 。殿试第一称状元 。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 。不管年龄大小 。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 。经过第一次童子试后都称为童生或儒童 。
之后以童生身份参加第二次考试——院试 。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 。俗称“秀才” 。算是有了“功名” 。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 。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 。
秀才分三等 。成绩最好的称“廪生” 。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 。不供给粮食 。“廪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 。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
第三次考试叫乡试 。只有获得秀才资格才可以参加 。所有通过乡试的叫举人 。被荐举之人 。其中乡试里边的第一名叫解元 。第二名称为亚元 。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 。第六名称为亚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