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prise是什么版本( 二 )


我们看看这个例子:“船舶管理SaaS系统,按船舶数量和吨位级别收费”,这就是与客户业务量更直接的收费方式 。
会展星的杨同学谈到:有的会展2000个展商,有的1000个展商,展商数量的多少基本决定了客户的实力,我们按招商数量的多少来来阶梯收费 。这个也很赞 :)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供应链金融SaaS,平台注册使用都免费,产品费用其实算进利息里 。这也是非常“顺滑”的计费方式,客户甚至无“痛感” 。我们前面的文章说过 —— 看到价格,客户就会有真实的疼痛感 。
3、最经典的SaaS计费对象是按人年计费 。对客户来说,这种计费方式比较容易理解,但价值传递和差异性都较低 。可以看到超过1/3的SaaS产品按人年计费,包括纷享销客、卫瓴、网易七鱼等 。
4、每个企业固定年费:虽然很容易让客户理解,但产品价值传递很弱 。这类计费方式一般存在于客单价较低(≤2万元)的市场中,各家竞品间的定价策略能展现出的差异也小 。
5、按IT消耗量计费:由于网络流量、API调用等是纯IT的概念,与客户业务之间(例如直播销售额、招聘结果等)没有直接关系,客户既难以理解、又无法预估一年下来费用有多大 。记得我们在上篇《定价2》中说到,“不确定性是成交杀手”吗?
同时,这个“计费对象”的选择对产品价值的传递也比较弱;所以是交易摩擦比较大的计费方式 。
在3月底的那次征集定价方式投票的文章后面,也有读者提出这个问题:①客户不理解流量、存储是什么含义 ②客户没有办法在购买时做用量费用估算,又不希望购买之后因为使用的流量、存储空间等原因,再次走流程申请费用 。
这是按咱们IT人理解方式计费带来的困难 。
当然,如果已经用了流量等作为计费方式,可以考虑用“预存”和“后端收费”的方式,降低客户付费时的摩擦 。
顺便说一句,部分成熟的SaaS企业,即便是按人·年计费,也会用“后端付费” 。具体来说,客户企业在5月份突然要增加98个账号,没关系,立即就给客户增加User数量上限,然后次月起才计费 。
6、按并发上限计费:该计费对象也是IT逻辑,但其好处是反映出本产品与其它产品的差异 。举个例子,某SaaS产品A能完美支持1万并发,而其他类似产品都只能做到1000人同时在线;A产品就可以用并发上限计费,通过一个报价就能非常明确地凸显出公司技术实力,也指明友商的弱点 。
如果有其它凸显产品技术实力的计费对象,也可以按此方式使用 。
7、OP软件按模块计费:按软件按模块报价虽然组合灵活,但实质上是不理解客户的业务模式及场景 。除了给客户带来选择困难、增加解释成本,也给后面的实施及服务工作带来预期管理和执行上的困难 。我不推荐SaaS产品使用该方式计费 。
8、混合方式:在价值传递、差异性上也许有一些优势,但客户理解的复杂度较高 。
读者留言中,有提到“年费与消耗量组合方式”、“预算分析SaaS产品:按照客户使用人数(分为高级用户和初级用户,不同标准)和数据容量收费”,这些都是混合方式 。
如果只有这样计费,才能与客户实际的业务贴合得紧密,这也许是个选择 。否则,混合方式如无必要,尽量不用 。
每个SaaS产品在定价时都有一些限制条件,所以做出的选择各不相同 。在选择“计费对象”时,可以多想想上面这3个原则 。
二、明价与暗价看国内各家SaaS公司的官网就知道,客单价低的SaaS产品大多会在官网展示价格;客单价高的产品一半会展示价格、一半“价格面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