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原文注释及译文 兰亭集序赏析

兰亭集序赏析》中说:“天下才有一石 , 曹子建独占八斗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天下才有一石 , 曹植独占八斗 。可见曹植的才华是多么的出众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 , 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 他的诗歌《洛神赋十七首之一 , 这首诗描写了洛神的美丽 , 让人看了之后不禁沉醉其中 。曹植的文学造造诣非常高 , 在他死后 , 人们为了纪念他 , 将他葬在了许昌 , 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许昌市 。
文 | 吴永登
晋穆帝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 , 这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在会稽山北的兰亭 , 一个由世家大族组成的文人团体和往常的上祀节一样 , 在一起祈福消灾 , 饮酒和诗 。
面对着会稽山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等壮观秀美的自然美景 , 与回环曲折的小溪流边流殇的热闹景象 。才华横溢的与会人员诗性大发 , 于是平展纸笺 , 饱蘸浓墨写出了一篇篇清新俊朗的诗歌 。

兰亭序原文注释及译文 兰亭集序赏析

文章插图
诗作写成以后众人又推荐当时声望名气 , 官衔都不小的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文 。后来这篇序文的草稿便成了千古绝唱――《兰亭集序》 。下面笔者从文章情感和笔墨特色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书法艺术生命力的理解 , 拳作引玉之石 , 不到之处敬请指教 。
文章情感方面一、情感跳跃性与丰富性:
从文章我们可以看出 , 情感是相当丰富的 。
首先是壮丽而秀美的自然风光 , 少长咸集的热闹场面给人的愉悦兴奋之情 。所以即使没有“丝竹管弦之盛” , 仅靠着“一觞一饮”便足以“畅叙幽情” 。
其次是人生易老的慨叹 。本来秀美的景色 , 热闹的场面都是令人愉快的 , 然而这种愉悦是短暂的 , 对于王羲之这些名门望族而言 , 他们还担负着振兴国家 , 收复失地的家国重任 , 但由于当时国家的虚弱 , 以及政治集团贪图享乐 , 偏安一隅的现状的使他们无可奈何 , 所以会有产生烦恼、焦虑、无奈等情绪 。
死生无常的悲叹 , 这一点在汉魏六朝时期表现的相当明显 。原因比较复杂比如长期的社会动荡 , 战火纷飞给人们生命带来的威胁 , 仕途上 , 政治上得不得志等等 。
还有很多细小的情感完美地融合在这篇文章中 , 由于时间原因在此不再赘述 。
二、强烈的时代特征
在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人们谈玄悟道 , 修仙长生等 , 其实都是一种无可奈何 。在加上佛教的进一步发展等的影响下人们多不愿探讨社会问题 , 往往把精力放在老庄哲学 , 佛理佛法等玄学问题上 , 这其实是知识分子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无力改变的无奈 , 与其这样不如多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
《兰亭集序》其实也是这样的 。统治阶层不思图强 , 而沉溺于饮酒作诗谈生道死其实也是一种无可奈何 , 这与那个时代完美的吻合 , 但王羲之作为司马集团功臣的官宦集团的重要人他没法像下层人士比如竹林七贤等人一样做到彻底与现实划清界限 。
三、中庸平和 , 不激不励
不激不励 , 中庸平和的传统审美观 。在中国人们的思维方式比较独特 , 不像西风推崇更高、更快、更好的思维习惯 , 总是喜欢把度把握在恰到好处 。所以圣人讲求去其两端择其中于民 , 普通人也追求“合适” , 不过分等 。纵观《兰亭集序》全文 , 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一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