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您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文化意义?( 二 )


修身 。能完成应该具有的人的修养
子禽问于子贡曰 :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 。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论语·学而》)
子禽问子贡说: 孔夫子每到一个国家 。就一定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 。那是求人家告诉他的呢 。还是人家主动说给他听的呢?子贡说 : 夫子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得来的 。夫子那种求得的方式 。大概是不同于别人的吧 。
这段对话 。表现了孔子的为人处世的方式与风格 。孔子之所以到处都都能受到礼遇和尊重 。在于孔子具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 。
孔子能不激不厉 。即之也温;仁德待人 。宽厚善良;对人尊重 。处事恭敬;居仁守礼 。自奉俭朴;先人后己 。出世谦让厨师谦让 。
古往今来 。做人的基本修养 。着重于柔性思维 。着眼于自律 。
不求百分之百的正确 。能反省 。做到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
不求事事皆赢 。能吃亏 。明白受苦乃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的道理 。
不求泛交 。能深交 。明白敬君子方显有德 。怕小人不算无能的道理 。
不求敢为天下先 。能知退 。明白退一步天高地阔 。让三分心平气和的道理 。做事有余步 。
不求极端 。能中庸 。做到外愚内智 。外怯内勇 。外弱内强 。
不求事事皆竞争 。能竞合 。明白和者无仇、恕者无怨、忍者无辱、仁者无敌的道理 。做到和以处众 。恕以待人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您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文化意义?

文章插图
富兰克林修身有十三条 :即节制、缄默、秩序、决心、节俭、勤勉、真诚、正义、中庸、清洁、平静、贞节、谦逊 。其中 。基本上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您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文化意义?】人若做到这三点 。就是高情商的人 。便能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