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您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文化意义?


这是出自《论语-学而》中的一句话 。原意是: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 。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
我个人认为 。这句话在当代还是非常适用的 。用这句话作为处世之道 。其效果肯定会令人满意 。
在如今这个时代 。许多人自认为是千里马 。只是苦于没有伯乐 。这句活告诉我们 。别人不了解自己 。虽然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 。而别人不了解自己 。自己就会失去很多机会 。
因此 。要想别人了解自己 。自己首先要去了解别人 。只有了解了别人以后 。才有可能更好地推销自己 。正所谓“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孔子的这句话是从学习态度方面来阐述做人做事的道理的 。“患”是担心的意思 。不要担心人家不了解你 。应当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的“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也是这个道理 。关键是一些人只看自己的长处、别人的短处 。不能充分地人清自己 。当和对手竞争的时候 。结果自己才明白 。可就晚了 。所以孔子说不患人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伍子胥劝吴王夫差的时候 。也引用过这句话 。要他认清勾践 。可吴王夫差总认为自己了不起 。勾践是一个俘虏……结果悔之晚也 。学场、商场、沙场 。竞争无处不在 。自己的长处 。别人早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只有看清对方 。知己知彼 。才能在竞争中战胜对方 。取得胜利!比如赛跑 。起点相同 。终点为什么不同?怎能不值得深思?也是这个道理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您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文化意义?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我认为 。孔子的“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 。是教育学生们 。要做到三点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您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文化意义?

文章插图
子曰:“人不知 。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意思是说 。不担心人家不了解自己 。只担心自己不了解人家 。不也是君子吗?
在孔子看来 。学 。是为了自己的进步 。而不是要把精力用于怨天尤人 。处事是需要了解别人的 。自己心里平和 。才能真实的了解别人 。
自己的才华、能力不被了解 。不被赏识 。得不到提拔重用 。也不必郁闷 。也不必生气上火 。该怎么干还怎么干 。心平气和 。一如既往 。
自己做了好事 。有了正确的主张 。明明是对他人对社会有益 。可是大家都不理解、不赞成、不支持、不褒扬 。有时还会招致些误会、曲解甚至诽谤、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 。自己不生气 。不抱怨 。不恼怒 。不颓废 。不放弃 。继续行善积德 。探求真理 。丝毫不在意自身的毁誉 。这样的修养、德行 。当然符合君子的品行 。
跟自己相处的人不聪明、不明智 。脑瓜不灵活 。怎么办?跟这种人相处 。也不生气 。给他以足够的尊重和宽容 。
失败的“三步曲” 。常常是无奈、无能、放弃 。如果少一些埋怨 。多反躬自省 。不轻言失败 。做自己的救世主 。尽心尽力 。不也是一种理智的对待吗?
才华无志 。不算真本事 。志不强者智不达 。志之所向 。金石为开 。谁能御之 。
做事 。能在寂寞中做成应该做的事业
孔子说 : “不患无位 。患所以立” 。(《论语·里仁》)
意思是说 。不愁没有职位 。只愁没有足以胜任职务的本领 。不愁没人知道我 。应该追求能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
是啊 。一个人不怕自己没有地位——不要忧虑自己将来没有用武之地 。而要忧虑人家拿什么来立你?孔子希望他的学生首先立足于自身的学问修养、才能的培养 。具备足以胜任官职的素质 。
那些不努力而抱怨没有伯乐的人多半根本就不是千里马 。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您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文化意义?

文章插图
默默无闻的作事 。不要抱怨没有伯乐 。抱怨怀才不遇 。看似一种壮志难酬的心态 。其实多是强调客观原因 。起码缺乏一种绝地而后生的拼搏精神 。它的负面影响是忽视了另一种存在: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 。有志者事竟成 。
默默无闻的作事 。不要抱怨困难 。只有信任自己的能力 。才敢于承担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就有你展现才华的机会 。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这种价值并不会因为你暂时遭遇挫折而贬值 。你的智慧有多大 。你的舞台就有多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