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浙大博士跳江轻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从这位博士生写给母亲的遗书来看 。语气平淡 。没有怨天尤人的悲愤和不满 。仿佛是一个即将远行的人 。安静地收拾好自己的行装 。默默地不想打扰任何人地离开自己曾经来错了城市!
从他的简短的遗言中可以看出 。这个世界除了母亲 。是乎没有任何其他亲人值得他留下只言半语 。可以想见 。这个孩子很可能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 。从小缺少爱!她的妈妈很可能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和压力都压在了孩子的身上?
虽然这个孩子成绩非常优秀读到了博士生 。但除了读书 。他的人生成长中可能缺少与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相连的亲情和应有的爱 。只有长期冷漠的心灵 。没有阳光和爱温暖的心灵 。才会对这个世界缺乏生活的兴趣!才会像逃离恐惧一样 。离别这个世界 。
也许这个孩子在博士光环的阴影下 。有无数的愧疚 。觉得对不起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母亲 。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自己的能力可能与母亲的期望值落差太大 。再或者是对现实的理解与自己的期望落差太大 。总之 。他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也不适应合他!
对于他来说 。站在桥上的纵身一跳 。就像是推开这个世界通到另一个世界的一扇大门而已!死 。对于他来说 。就是这个世界的门关了那个世界的门开了……阿弥陀佛!
其他观点:
26岁的浙大博士侯京京留下了这段遗嘱后 。选择跳入滚滚的钱塘江中 。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我们都不知道他为什么死 。但遗嘱中的这句话格外刺痛 。
“不想假装 。”
一个浙大博士 。在临死之前最想做的 。竟然是做自己 。
我们可以猜测 。这个26岁的孩子 。一直带着假面生活 。也许早就忘记自己是谁了 。
而这就是中国学生最大的悲哀 。纵然是已经读到了博士——中国教育体系认为的教育成功的巅峰 。
在中国 。学校教你“成材” 。家庭教你“成龙成凤” 。
他们都希望你长成期待的样子 。上大学 。上好大学 。读硕士 。读博士 。
可从没人在意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就像侯京京 。如果说要为他的离世找到什么原因?
那每一个逼他“假装”的人 。都难辞其咎 。
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 。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就是标准答案 。
我们的教育 。从骨子中透着一股专制 。

失联浙大博士跳江轻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我们习惯给学生在各种问题上定立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答案 。
并在潜意识中告诉学生 。谁要是逾越了这个答案 。就是标新立异 。就是异端异类 。
8岁的你必须要考上985 。上大学必须要学热门专业 。最好能读到博士 。毕业后必须到大企业工作 。工作后要马上结婚生子……
这些看似是我们人生的标准答案 。造成了一个有一个人间悲剧 。
“高考学生没考上985跳楼自杀……”
“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找不到好工作 。流浪一年多后自杀……”
“27岁女孩被父母逼婚自杀……”
每当我们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 。都会受到来自“标准答案”的压力 。
如果不这么做 。就会被人当成是异端 。
也正是这种压力 。才让跳江的浙大博士侯京京觉得
“我不想再假装 。也不想再撒谎 。”觉得“我只想做我自己 。真的好难 。”
我太知道那种感受了 。明明知道这种不是自己想要的 。可还是必须要完成父母和亲友老师关于优等生的想象;
明明知道自己在做的对于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 。还是要不断投入精力做无用功 。
痛苦啊痛苦 。怎么能不痛苦?
失联浙大博士跳江轻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我们这个教育体系最大的问题 。就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大脑在这个教育体系中学习怎么平庸 。怎么随大流 。
人生 。哪来的标准答案呢?
每个人生下来 。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一直到我们被送进学校 。
那里就好像一个富士康流水线工厂 。按照相同的模子一个一个地将我们身上的枝条砍断 。然后对着鲜血淋漓的我们说:
“你就应该是这样 。很好 。”
在父母的眼中 。听话 。成了家庭教育的最高目标 。
他们希望孩子在家听父母的 。在学校听老师的 。在单位听领导的 。
总之 。他们希望孩子的一切都可以服从某个“权威” 。
而他们最不希望的 。就是孩子“服从自己的内心” 。
在像侯京京这样的悲剧中 。那些手拿“听话”和“为你好”这两把屠刀的父母 。他们的手上 。沾着最多的鲜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