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李彦宏被泼水,大家怎么看?


正常情况下 。如果有人莫名其妙地朝你泼了一瓶水 。我相信你的第一反应很有可能“出口成脏” 。那你猜猜李彦宏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他对那名泼水的男子说了一句:“What's your problem?”
这句话字面上看着意思是“你有什么问题吗?”
但实际上 。它的意思是“你有毛病吗?”
网上有人笑话李彦宏 。说他被泼了水还不忘装 X 说英语 。不过在我看来 。李彦宏说这句英语 。很有可能是他在愣住的那一刻 。迅速在心里盘算过的 。

百度李彦宏被泼水,大家怎么看?

文章插图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我得先跟你讲一个概念 。
· 01 ·
什么是外语效应?
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曾经在官网上发布过 。西班牙心理学教授阿尔伯特·科斯塔(Albert Costa)的一个研究 。它说的是:“人在使用非母语语言时所做的决定 。受到情绪的影响会更小 。而更倾向于是理性分析和思考的结果 。”
科斯塔教授把这个称为“外语效应” 。
不过 。这个效应有一个前提:人在做决定的时候要有情感投入 。如果没有任何情感投入 。就不存在“外语效应” 。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伦理学实验 。刚好可以证明这一点 。那就是——电车难题 。
我们简单了解一下电车难题的大概内容:
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 。这时 。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开去 。并且很快就要碾压到他们 。现在 。你可以拉动一根拉杆 。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 。但是 。那个疯子在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 。
如果你拉动拉杆 。那个人就会死 。可如果你不拉 。另外五个人会死 。在这个情况下 。你选择拉还是不拉?
在面对生死问题的时候 。不管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我们都不会感到轻松 。虽然牺牲一个人去拯救五个人看上去更有意义 。但这个决定也会让一个无辜的人失去生命 。正因我们在情感上很难做出选择 。所以这道题才那么难 。
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小百合·早川(Sayuri Hayakawa)和博阿斯·基萨尔(Boaz Keysar)在电车难题的基础上 。做了一个心理测试 。
他们招募了一批志愿者 。并把志愿者分成了两组 。在实验过程中 。一组志愿者只能说他们的母语 。而另一组必须全程使用外语 。
然后 。他们对两组志愿者先后进行了电车难题的测试 。
百度李彦宏被泼水,大家怎么看?

文章插图
结果 。使用外语的志愿者 。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 。更加理性客观地选择拉动拉杆 。而说母语的志愿者虽然也在最后选择了拉动拉杆 。但是他们表现得更加情绪化 。
这个心理测试证明 。说外语的确有增强人情绪控制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
可是 。为什么外语效应有这个作用呢?
· 02 ·
思考快与慢
在「万卷书计划」里 。我在讲《小决心》(Small Move, Big Change)这本书的时候 。提到过 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一个理论 。
百度李彦宏被泼水,大家怎么看?

文章插图
他认为 。人类的大脑有两套系统 。分别是“系统 1”和“系统 2” 。
系统 1 指的是人类下意识的思考 。它反应迅速、依靠直觉 。所以被称为快思考;
系统 2 则是人类要耗费脑力和注意力去做的思考 。因此被称作慢思考 。
这里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
系统1就像一个年轻的女性淘宝用户 。她在做决策的时候 。习惯了跟着感觉走 。而且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喜欢冲动消费;
而系统2更像一个精于算计的中年男性淘宝店主 。每一笔账都算得明明白白 。谁也别想占我便宜 。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 。会默认先用系统 1 来解决问题 。但如果问题太复杂无法用系统 1 来解决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请出系统 2 。
母语对我们来说 。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本能反应 。当我们在说母语时 。系统 1 会更多地参与到思考中去 。但是 。一旦我们切换到外语模式 。我们就必须跳脱出本能反应 。去调动更多的理性思考 。这就意味着 。系统 2 会在思考过程中占据更大的比重 。
现在 。我们回到李彦宏被人浇了一瓶矿泉水的事件上 。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英语 。而不是中文 。就表示他已经在心里进行了一番理智思考 。分析了当时他所能考虑到的利弊之后 。才决定说了这句“What's your problem” 。
从这个角度来说 。他说英语肯定不像网友调侃的那样是为了“装 X” 。而是为了借用外语思维让自己快速冷静下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