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等 失传的古文字最初是如何被破译的?如何确认译文的正确性?


一般都是根据现有文字对照破译的 。
先看古埃及象形文 。
罗塞塔石碑的发现 。为破解这些美丽的“图画”提供了机会 。
这块石碑是1799年一位法军上尉在埃及的罗塞塔发现的 。后来被送到大英博物馆 。成为镇馆之宝 。
这块石碑上刻的是托勒密五世的登基诏书 。从上到下用三种文字刻的同样的内容 。分别是埃及象形文(又称圣书体) 。埃及通俗字和古希腊文 。

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等 失传的古文字最初是如何被破译的?如何确认译文的正确性?

文章插图
最先被破译出来的是法老托勒密的名字 。然后对照古希腊文 。逐渐明白了其它符号的意义 。学者商博良穷尽一生 。了解了象形文字不但有表意的功能 。还有表音的作用 。
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等 失传的古文字最初是如何被破译的?如何确认译文的正确性?

文章插图
楔形文字破译过程与之类似 。
关键是一段铭文:贝希斯顿铭文 。
贝希斯顿铭文上也刻着三种文字:楔形文字、新埃兰文和古波斯文 。1835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 。英国学者罗林森发现了这个铭文 。并制成了拓本 。
1843年 。译解了其中的古波斯文 。然后又将古波斯文与楔形文字对照 。终于读通了楔形文字 。从此解开了楔形文字之谜 。
古楔形文字是从右往左直行书写 。后来为了方便 。把书板转了90度 。改成了从左向右横行书写 。
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等 失传的古文字最初是如何被破译的?如何确认译文的正确性?

文章插图
再看我们最熟悉的甲骨文 。
由于中华文明一直没有间断 。所以甲骨文的破译比以上两种文字简单的多 。通过与当时的青铜器铭文和周代青铜器铭文的对照 。还有就是和史书上相关时间事件的印证 。
孙诒让将金文、古籀文与甲骨文对照 。考释出了185个字(约30个考错了) 。
罗振玉用字形对照法+文意推测法 。成功释读了571个 。其中很关键的“贞”字 。天干地支字(与《史记》的相关记载对号) 。这些文字的成功破译使得甲骨文大意可通 。
唐兰、于省吾建立了古文字学体系 。通过偏旁分析法、同一文字的历史演变、同一字或词在甲骨文不同例句中相互印证 。通过这些方法 。唐兰释读了74个字 。于省吾释读了98个字 。这样甲骨学体系已经比较完备 。
当然还有我们熟知的郭沫若老师 。
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等 失传的古文字最初是如何被破译的?如何确认译文的正确性?

文章插图
由此可见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中华文明是唯一从未间断的文明 。所以我们的文化也必将鲜活的生存下去 。而不是藏进博物馆被异族人当化石观赏 。
【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等 失传的古文字最初是如何被破译的?如何确认译文的正确性?】谢谢大家的观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