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文创众筹超1000万,小人物如何发起众筹?


好的项目 。不管你是什么人物!都没问题 。
其他观点:
没有人关心发起者是不是小人物 。众筹相对于单纯的投资来讲 。多了一份人情味儿 。即便如此 。他还是投资 。这个项目一定要有商业价值 。要能为参与众筹的人带来超出投入的收益 。众筹平台有很多 。方式也千篇一律 。快速让别人的知道你的众筹项目 。可以找跟你这个项目相关的KOL谈 。帮忙宣传 。确定项目的价值的确存在 。归根结底 。自己还是要做好准备 。除了自身的产品 。也要通过商业企划书的方式来体现 。如果你认可本条回答 。请点击关注!!!
其他观点:
我先说一下如何发起众筹吧
一次众筹的实操记录与思考
众筹这个话题算是近期移动互联网一个非常热的话题了 。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还懵懵懂懂 。其实说简单点就就是线下的集资演变到互联网上 。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 。
说到线下的集资 。往往会让人想到法律的边缘 。可以算是一种已经玩坏了的形态 。到互联网上又落地生根 。形成了另一种资本和人员累积的模式 。
这时候我觉得需要案例来讲比较通俗易懂 。我参与组织了几次众筹 。收获谈不上 。但是经验和教训却有不少 。最开始的众筹是这样的 。某个好友算是个自媒体小明星(名字就不说了)在一个玛卡的产地 。想去卖玛卡 。他和当地农户谈妥了承包今年一年的产量 。需要200万的资金 。但是自己资金能力有限 。只能拿出100万 。后来就在微信 。微博 。QQ上发一个招募贴 。表示愿意把50%的股份和利益拿出来跟大家共同完成这个心愿 。一人出资1000块占0.05%的股份 。1000个人 。共计100W的资金占股份50% 。自己出资100W占50%股份 。股东按年度享受分红 。一般的众筹呢 。到这样就结束了 。这哥们比较厚道一点 。他说如果项目失败没赚到钱那么他自己承担损失 。自己掏钱退给股东 。本来就是个自媒体人物 。这样的事情一发肯定很多人愿意参加 。于是很快就募集够了资金 。上马操作 。
我觉得这样的好处有三:第一 。产品的有了一个好的销路 。1000个股东 。既然是自己投资的产品 。多少都有那么一点愿意参与购买和代理 。第二 。产品有了好的宣传途径 。想一想 。一个微博广告 。1000个人转发 。那就是一个超级大号啊 。第三 。降低了风险 。如果不谈后期失败退钱的事情 。那么这样的风险就多出来1000个人承担 。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是巨大的 。有一句名言是这样的:你所想到的 。你所见到的和你正在经历的完全是不一样的事情 。比如我们做项目计划书 。一般项目计划执行到最后90%都和之前设想的是不一样的 。所以这个众筹也是这样 。想的美好 。过程艰辛 。结局不美 。
首先 。众筹的目的是为了做好项目 。1000个股东真正目的想大家一起做好项目的没有多少 。有冲着分红来的 。有冲着人脸来的等等 。其次 。股东们自发宣传的太少 。即使强制要求也执行不下去 。本意是为了提高参与感 。让股东们觉得这是自己的项目 。愿意发力一起做好这件事情 。可能股东觉得这1000块根本不是个事情 。有就有了 。没有就没有 。这样对发起人反倒成了一种负担 。最后 。谈到分红 。人在遇到利益面前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在递交财务报告的时候 。有股东说 。你这个产品成本哪里来的这么高?多出来的成本是不是自己吃掉了?一个起哄 。个个都起哄了 。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 。就这样人心涣散 。最后项目越来越陷入困境 。不要问我现在项目怎么样了 。我不知道 。。。
记得之前有人在网上写出武汉某C咖啡馆50位美女众筹的事情 。最大的失败在于股东决策和执行不到位 。差不多最终还是决定在人性的本质上 。所以千万不要和人性作斗争 。那样你会死的很惨 。有本书值得推荐看一下《乌合之众》 。虽然我没看懂在说什么 。但是觉得很牛逼的样子 。
在众多互联网小人物众筹之后 。京东 。淘宝貌似看到了这样一块洼地 。于是开启了自己的众筹模式 。与通常的金融股权众筹不同 。京东推出的是指向具体项目的产品众筹模式 。“投资金钱返还产品” 。这种跨互联网金融和电商领域的尝试 。首开先例 。京东是属于平台 。在此时担任了一个中介的角色 。这时候京东就需要承担信任的压力 。如果再像之前玛卡哥那样众筹 。如果对方拿钱跑路了怎么办?既然这样 。那么就改变模式 。因为你觉得这个项目好 。或者人好 。你就投资让他继续下去 。生产出来 。筹资成功后 。对方给你一定金额的产品 。这样就没有后续矛盾 。如果资金筹措不够 。那么平台再把钱推给参与者 。减小风险 。皆大欢喜 。我认为这样的众筹项目成功后 。除了得到钱 。还带来了媒体价值 。XX平台上众筹成功的品牌 。多好的公信力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