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学习宋词呢?


该如何学习宋词呢?
我想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想必大家都知道 。20世纪影响最大的宋词选本 。是清朝人上疆邨民所编选的《宋词三百首》 。
【该如何学习宋词呢?】上疆邨民 。原名朱祖谋(1857~1931年) 。曾用名孝臧 。号疆邨 。浙江归安人 。近代著名词人 。
他编著的《宋词三百首》所选作品大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各种风格流派兼收并蓄 。便于各类喜爱宋词的人群诵读 。
该书一经刊刻 。便被推为词的正宗选本 。影响至今不衰 。
直到今天 。《宋词三百首》里的优秀词句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
一、苏东坡的“大江东去” 。让我们领略了宋词的豪迈(《念奴娇》);
二、李清照的“帘卷西风” 。让我们体味了宋词的婉约(《醉花阴》);
三、晏殊浅吟“无可奈何花落去”(《浣溪沙》);
四、柳永低唱“多情自古伤离别”(《雨霖铃》)……
 说这宋词 。大家都知道 。始于南朝 。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由于音乐的要求 。句子长短不一 。又称“长短句” 。
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 。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 。
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
 “一曲新词酒一杯” 。书香萦绕独徘徊!
最后以我的一首词 。结尾:
【 青玉案|芙蓉面】
如僧冷淡红房看 。开照睡 。芙蓉面 。
原是狄青黑公脸 。
幽光耿耿转娇盼 。碧天映 。瑶池畔 。
钧天可许人间弹?也哽恧 。门多梦自乱 。
骋望冰河一书半 。
一本万书夜夜见 。但莫负 。团圆愿 。
谢谢欣赏!

该如何学习宋词呢?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关于如何学习宋词 。我想在这里简略的谈两点:
一、词的种类:词和乐府诗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 。都来自民间文学 。
词是长短句 。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
词大致可分三类:①小令 。②中调 。③长调 。58字以内为小令 。59-90字为中调 。91字以上为长调 。
〈一〉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共有一千多个 。我们把这些格式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几个格式用一个词牌 。有时同一个格式用几个词牌 。
〈二〉单调、双调:词有单调双调之分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 。它很像一首诗 。只不过是长短句罢了 。例如: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 。有的是中调或长调 。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 。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大略相等 。平仄相同 。
二、词谱:每一词牌的格式 。叫做词谱 。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他格式来写词 。叫做填词 。
古人所谓词谱 。乃是摆出一件样品 。让大家照样去填 。
〈三〉词的平仄和对仗:
①词的平仄:词的特点之一就是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 。词句常常是不粘不对的 。平仄也不是对立的 。
三字句:三字句是用七律或五律的三字尾 。即:平平仄 。平仄仄 。仄仄平 。平平仄 。
四字句:四字句是用七律句的上四字 。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
六字句: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 。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
八字句: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 。
九字句:九字句往往是上三下六 。或上六下三 。或上四下五 。
②词的对仗:词的对仗 。有两点和律诗不同 。第一 。词的对仗不一定要以平对仄 。以仄对平 。如\"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第二 。词的对仗可以允许同字相对 。如\"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
词的平仄和对仗都是从律诗的基础上加以变化的 。所以 。学好了律诗 。词就容易掌握了 。
其他观点:
该如何学习宋词呢?
词 。原来是配曲的 。后来变成单纯的案头文学 。经元之后 。散曲、杂剧、时调、山歌逐渐替代了宋词 。那么现代我们学习宋词该怎样才有意义呢?
前言
学习宋词 。是学习欣赏宋词呢?还是学习像宋人一样填词呢?
正如题主所说 。词最早都是歌唱的歌词 。后来出现了一些不乐的词 。到了明朝时 。曲谱基本都已经失传 。于是明朝人根据唐宋词总结出一些规律 。于是出现了词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