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晋王羲之至今一代又一代的书法人为啥不能超越王羲之?求资深解答?( 二 )


初看起来 ,李世民欣赏的是王羲 之书法的“尽善尽美”,其实 ,王羲之之所以能折服帝 王之尊的李世民 ,除了王羲之书法形式之美而外 ,更 深层的是形式之中所蕴含的神韵 。
经过李世民大力推崇 。王羲之和《兰亭序》在唐代书坛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以贞观、永徽以还 。右 军之势 。几奔走天下 。世谓唐初犹有晋宋余风 。学晋宜从唐入者 。盖谓此也 。”
李嗣真《书后品》 进一步指出: 右军正体如阴阳四时 。寒暑调畅 。岩廊宏敞 。簪裾肃穆 。其声鸣也 。则铿锵金石;其芬郁 也 。则氤氯兰麝;其难征也 。则缥缈而已仙;其可觌也 。则昭彰而在目 。可谓书之圣也 。若草、 行杂体 。如清风出袖 。明月入怀 。瑾瑜烂而五色 。霸绣搞其七采 。故使离朱丧明 。子期失听 。可 谓草之圣也.其飞白 。犹雾谷卷舒 。烟云焙灼 。长剑耿介而倚天 。劲矢超忽而无地 。可谓飞白 之仙也 。
王羲之此时被誉为诸体皆工无所不能的书法圣人 。这是对李世民推崇王羲之的进一步强化, 即推崇不再局限于《兰亭序》 。而是扩大到王羲之的书法体系 。这一过程的变化正是王羲之受帝 王推崇后艺术境界不断升华的结果 。是一种艺术典范的确立 。

自晋王羲之至今一代又一代的书法人为啥不能超越王羲之?求资深解答?

文章插图
第三 。王羲之对后世书法界产生的深厚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后世书法家颜真卿、张旭、怀素的书法创作 则完全是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精神的弘扬与创新。宋代有成就的书法家“苏黄米蔡”同样抓住了 魏晋风度的审美本质 ,继承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精 神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我们可以发现米芾 的“集古字”的提议 。就主要是临摹“二王”(王羲 之、王献之父子)书法 ,从现存米芾所临《中秋帖》来 看 ,其临摹“二王”书法几乎可以乱真。
元至清中叶的书法主流是笼罩在复古主义的思潮下的 ,这里的“古”,主要就是指王羲之书风 。他们 的书法完全是学习从王羲之起的一派王书体系 ,以 得晋人和王羲之风韵为最高宗旨 。
清中叶后 ,因“小学”的盛行 ,文人研究汉魏碑刻 兴起了碑学 。”其价值 就在于使书法在复古主义的旗帜下重描摹王派书法技法 ,使王羲之书风的精神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
总结:王羲之被后世尊为“书圣”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兰亭雅集和《兰亭序》 。此外 。历代帝王不断推崇《兰亭 序》.使其地位愈加神圣 。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王羲之在这种推崇中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唯一圣人 。
自晋王羲之至今一代又一代的书法人为啥不能超越王羲之?求资深解答?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要评判王羲之之后历朝历代的书法家是否超过王羲之 。这个要看用什么标准来衡量 。同时也要看这个标准是否被人们普遍接受与认同 。但基本来说 。我认同后世书家只能仰望王羲之的观点 。后世对王羲之书法艺术只有传承和风格技法上某一方面的发展 。远远谈不到全面的超越 。
王羲之之后历朝历代书家都不能超过王羲之 。这既有不同时期时代和文化背景不同的原因 。也是不同时期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认识和理解的深度不同所造成的 。
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地位 。除了因为他对书法艺术开拓性的贡献外 。还因为他的书法最为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所弘扬的“中和之美”的审美观点 。在谈及中国书法和谈及王羲之时 。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学观点的建立 。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因为我们在审视中国书法 。在品评王羲之书法艺术时 。必须有一种标准 。而这种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学观点的建立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
自晋王羲之至今一代又一代的书法人为啥不能超越王羲之?求资深解答?

文章插图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点 。是建立在儒释道三家思想之上的 。这种美学观点就是“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是在孔子所倡导的”中庸之道”的德行标准中引申出来的 。所谓“中庸”就是不偏向任何极端 。走中间路线 。而由中庸引申出来的儒家审美标准“中和”的意思就是追求和谐 。就是不偏不倚 。不激不躁 。所以 。“中和之美”也是一种和谐之美 。是一种不偏不倚 。不激不躁的平和雅正之美 。
在中国书法对艺术之美真正开始产生自觉追求的魏晋时期 。由儒家思想而引申出来的“中和之美”的美学观点塑造了书法艺术和王羲之的审美观 。对中国书法审美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在中国书法中 。衡量一个书家和一幅书法作品时 。所用的标准即是看其是否符合“中和之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