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是谁写的?


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当你发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时 。最好是提醒一下 。不要上纲上线 。加于叱啧 。那样反倒会引起对方的不满 。把事情弄巧成拙 。使问题更加复杂 。
揭人隐私是不道德的行为 。他会触人痛点 。伤人自尊 。会让对方更加反感 。把人家推到自已的对立面 。严重者会触碰法律 。陷入无法挽回的危险境地 。
得过且过 。还是那句 。人非圣贤 。对于别人过去的污点 。或者缺点要用宽大的胸怀去接纳 。要给人与改正和悔过的机会 。不要一棒子打死 。把人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这必须恶是以小恶为前提的 。(罪大恶极的除外) 。
这句话出自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 。出自谁不重要 。实际这也是为人处事的普遍共识 。
其他观点:
我认为《菜根谭》中的“不责人小过 。不发人阴私 。不念人旧恶 。此三者可以养徳 。亦可远害 。”这段话 。是要我们忠恕待人 。这是做人的原则 。也是人生的智慧 。
现实生活中 。当你开启这样的人际交往模式后 。别人会因为你而精彩 。你也最终得到回报 。更多的是心胸变得宽广 。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是谁写的?

文章插图
不责人小过 。用今天的话说 。就是对下属不要吹毛求疵 。
子曰:“居上不宽 。为礼不敬 。临丧不哀 。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八佾》
意思是说 。居于统治地位的人 。不能宽宏大量 。行礼的时候不恭敬 。遭遇丧事时没有悲哀 。这种样子 。我怎么看得下去呢?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汉书·东方朔传》
意思说说 。水太请 。鱼就不能存身 。对人要求太苛刻 。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 。
在孔子看来 。做人、治国都要从根本上做起 。这个根本是心地的宽厚、恭敬、真诚 。如果没有这些 。即使有地位 。行礼仪 。也不足观 。
不责人小过 。是一种领导艺术、智慧管理 。也彰显了领导者的度量与对下属的真关心 。历史上有很多明君 。他们都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小事上都装糊涂 。绝不会把下属逼得提心吊胆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至于是大的事情 。碰不得的原则底线 。那当然毫不客气 。一点也不手软 。为礼要敬 。不只是限于下降对上级的恭敬 。上面对下面的爱护也在礼内 。敬就是诚恳、真挚 。历史上有如“摘缨会”的典故 。充分诠释了不责人小过的智慧 。
不责人小过 。不迁怒 。是一种修炼 。不迁怒于人 。久而久之 。自己的性格也会发生转变 。个人修养也回得到提高 。由此 。可以看成是“不迁怒”的质变过程 。
不责人小过 。得理也饶人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因此不要为一点小错误就揪住别人的小辫子不不放 。得饶人处且饶人 。是做人的大度 。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是谁写的?

文章插图
不责人小过 。要学会运用鬼谷子的“摄心”术 。就是对有小过的人 。要从心智出发 。以心智鼓励、激励 。以心智教诲、教育 。使他增强信心 。解除忧患 。惊讶我们的知识广博和真知灼见 。从内心深处佩服我们 。从而心悦诚服地归附并效力 。
二、不发人阴私 。以恕实忠人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
仲弓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出门好像去见贵宾 。役使民众好像去承担重大祀典 。自己所不想干的事物 。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在邦国做事没有抱怨 。在卿大夫的封地做事也无抱怨 。仲弓说:我冉雍虽然不聪明 。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
在孔子看来 。为政就要实践仁 。要忠诚和勤谨 。说出了中国人做人的最高境界:“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不发人阴私 。就是尊重和保守他人秘密 。对别人的秘密、隐私、不愿公开的事情 。不要去窥探 。不要去打听 。就是知道了也不要说出去 。更不要到处宣扬 。
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贫寒 。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发小来找他 。总以为会念旧情而求得富贵或一官半职 。朱元璋当然不愿意接见 。也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 。但总是有自以为是的人不信邪 。有一个发小千里迢迢 。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 。一见面就直呼其小名 。把小时候的烂事、糗事全都倒出来 。结果后果很严重哦 。皇帝没有了脸面 。穷哥们便没有了性命 。
不发人阴私 。说话要注意忌讳 。千万不要踩雷 。不要触到他人的隐私和痛处 。鬼谷子人际交往谋略中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叫“飞箝”术 。就是用褒扬之词获取人心 。如果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和缺点 。大做文章 。那就大错特错了 。揭人之短 。伤人自尊!有意去揭短 。是互相敌视的双方用来攻击的武器 。无意中揭了对方的短 。那是犯忌讳 。但都有可能反目成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