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现实是不是比剧中更可怕?


那些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现实是不是比剧中更可怕?

文章插图
卓别林演过一个变态连环杀手 。被奉为“上译”经典 。然而这却是个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电影 。
所谓“佳作泪看 。蓄情诗编” 。《凡尔杜先生》就是这样的一部佳作 。
这大概是中国观众接触的最早的连环杀手题材电影、亦是接触最早的黑色电影 。
老一代观众们对这部电影津津乐道 。许多台词倒背如流 。比如——“杀一个人是凶手 。杀几百万是英雄”、“你必须学会无情 。才能活在这无情的世界上”等等 。尤其是凡尔杜先生在法庭上慷慨激昂的最后陈词 。尤为令人难忘——“在这生命的火花即将熄灭的时候 。我要说的是 。我们重见的日子不远了 。不远了……”
这段台词不仅被奉为“上译”邱老师的经典配音 。也几乎成为了邱老师的专属悼词 。
这部电影亦是当今许多影视创作人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宝库 。比如我认为《潜伏》里谢若琳实际是取材于卓别林“一切都是生意”的凡尔杜先生 。
近些年来 。《凡尔杜先生》亦引起一些年轻观众的注意 。豆瓣评分打出罕见的8.8高分!
这部电影取材于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故事 。编剧亦非我们以为的卓别林 。而是另有其人 。
那些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现实是不是比剧中更可怕?

文章插图
那些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现实是不是比剧中更可怕?

文章插图
卓别林艺术成就世人瞩目 。但私德却屡遭非议 。与他合作过的伙伴们无不指责他是个势利小人 。马龙·白兰度仅仅跟他合作过一次便割袍断义 。发誓黄泉再见 。并在自传中大骂卓别林冷酷无情 。对自己亲生儿子拳脚相加打到小伙子满脸是血 。当然 。马龙·白兰度由于溺爱小孩导致自己欠了一屁股债晚景凄凉 。并没有被他写进自传 。
好莱坞最著名的段子还不是马龙·白兰度的怨念 。而是《凡尔杜先生》即将开机时 。投资方卓别林一脚踢开编剧奥逊·威尔斯 。片子从头到脚没有属名不说 。就连最后《凡尔杜先生》拿到第二十届奥斯卡最佳编剧提名都是自己跑去领功 。只字未提奥逊·威尔斯 。
那个曾经扬言“给我一个花园、一个姑娘、一个警察 。我就能拍一部电影!”卓别林走到了四十年代忽然意识到“故事”对电影的重要性 。而讲故事对他来说“非我所长” 。这是卓别林最为恐惧的 。
而奥逊·威尔斯对此事的回应相当低调而得体 。他说:“事实上 。《凡尔杜先生》这部电影我参与得很少……”
那些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现实是不是比剧中更可怕?

文章插图
奥逊·威尔斯真的茄子了么?孙子了么?他怕了么?才不是!奥逊·威尔斯相当蔫儿坏地将《凡尔杜先生》的创意和存在主义哲学神不知鬼不觉地揉进了两年之后他的下一部电影《第三个人》(1949年) 。
一样的莫名的药物、莫名的毁灭、一样的“窃钩者诛 。窃国者侯”等等等等 。
那些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现实是不是比剧中更可怕?

文章插图
那么 。关于《凡尔杜先生》 。奥逊·威尔斯到底取材于哪桩连环杀人案?
电影与现实有几分契合度?现实是不是比剧中更可怕?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 。深藏功与名”的凡尔杜先生 。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那些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现实是不是比剧中更可怕?

文章插图
影片是以倒叙的方式 。由一个死人的独白开始 。以第一人称娓娓道来 。故事主人公是一名银行职员 。三十年来恪尽职守 。由于美国大萧条期间遭到裁员 。迫于生计走上了不归之路 。
墓碑的生卒日期给出了时代背景 。大萧条时间为1929年-1933年 。而故事开篇由死人暖场 。这种艺术手法其后被许多电影争相效仿 。比如三年之后的《日落大道》 。
故事主人公凡尔杜先生生前社会形象良好 。他总是衣冠楚楚 。笑容可掬 。在四邻眼中 。他是一个勤奋善良有爱心的绅士 。
那些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现实是不是比剧中更可怕?

文章插图
每天清晨 。凡尔杜总是去自家花园为妻子采摘玫瑰 。就连花园小径路过的毛毛虫他都不忍心踩死 。还要弯腰将它救起 。放在安全地带的草坪中 。再目送毛毛虫远去 。
当然 。人无完人 。你不可能令所有人满意 。邻居中也有一部分人对凡尔杜心存不满 。比如他家草坪上的焚烧炉一天到晚吐着黑烟 。导致大婶们无法晾衣服——
那些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现实是不是比剧中更可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