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原文翻译及注释 经典诵读大学全文注音( 二 )


【译文】《诗经》上说:“看那弯弯的淇水岸边 。绿竹苍郁 。那文质彬彬的君子 。像切磋骨器、琢磨玉器那样治学修身 。他庄重威严 。光明显耀 。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啊 。令人难以忘记!”所谓“像切磋骨器” 。是说治学之道;所谓“像琢磨玉器” 。是说自身的品德修养;所谓“庄重威严” 。是说君子谦逊谨慎 。所谓“光明显耀” 。是说君子仪表的威严;“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啊 。令人难以忘记” 。是说君子的品德完美 。达到了最高境界的善 。百姓自然不会忘记他 。《诗经》上说:“哎呀 。先前的贤王不会被人忘记 。”后世君子 。尊前代贤王之所尊 。亲前代贤王之所亲 。后代百姓因先前贤王而享安乐 。获收益 。这样前代贤王虽过世而不会被人遗忘 。《尚书·周书》中的《康诰》篇上说:“能够弘扬美德 。”《尚书·商书》中的《太甲》篇中说:“思念上天的高尚品德 。”《尚书·虞书》中《帝典》篇中说:“能够弘扬伟大的德行 。”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发扬美德 。商汤的《盘铭》上说:“如果一日洗刷干净了 。就应该天天洗净 。不间断 。”《康诰》篇上说:“劝勉人们自新 。”《诗经》上说:“周朝虽是旧国 。但文王承受天命是新的 。”因此 。君子处处都要追求至善的境界 。《诗经》上说:“京城方圆千里 。都为百姓居住 。”《诗经》上说:“啁啾鸣叫的黄莺 。栖息在多树的山丘上 。”孔子说:“啊呀 。黄莺都知道自己的栖息之处 。难道人反而不如鸟吗?”《诗经》上说:“仪态端庄美好的文王啊 。他德行高尚 。使人无不仰慕 。”身为国君 。当努力施仁政;身为下臣 。当尊敬君主;身为人之子 。当孝顺父母;身为人之父 。当慈爱为怀;与国人交往 。应当诚实 。有信用 。孔子说:“审断争讼 。我的能力与他人的一般无二 。但我力争使争讼根本就不发生 。”违背实情的人 。不能尽狡辩之能事 。使民心敬畏 。这叫做知道什么是根本 。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身有所忿(fèn)懥(zhì) 。则不得其正 。有所恐惧 。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 。则不得其正 。有所忧患 。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 。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
【译文】如要修养好品德 。则先要端正心意 。心中愤愤不平 。则得不到端正;心中恐惧不安 。则得不到端正;心里有偏好 。则得不到端正;心里有忧患 。则得不到端正 。一旦心不在焉 。就是看了 。却什么也看不到;听了 。却什么也听不到;吃了 。却辨别不出味道 。所以说 。修养品德关键在端正心意 。
【原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pì)焉 。之其所贱恶而辟焉 。之其所畏敬而辟焉 。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之其所敖(ào)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 。恶而知其美者 。天下鲜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 。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 。不可以齐其家 。
【译文】如要调整好家族 。则先要修养好品德 。为什么呢?因为人往往对他所亲近喜爱的人有偏见 。对他所轻视讨厌的人有偏见 。对他所畏惧恭敬的人有偏见 。对他所怜惜同情的人有偏见 。对他所傲视怠慢的人有偏见 。所以喜爱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的缺点 。不喜欢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优点的人 。也少见 。因此有一则谚语说:“人看不到自己孩子的过错 。人察觉不到自己的庄稼好 。”这就是不修养好品德 。就调整不好家族的道理 。
【原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 。其家不可教 。而能教人者 。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 。而成教于国 。孝者 。所以事君也;弟(tì)者 。所以事长也;慈者 。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 。”心诚求之 。虽不中 。不远矣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 。一国兴仁;一家让 。一国兴让;一人贪戾(lì) 。一国作乱 。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偾(fèn)事 。一人定国 。尧、舜率天下以仁 。而民从之 。桀(jié)、纣(zhòu)率天下以暴 。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 。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zhū)己而后求诸人 。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 。而能喻诸人者 。未之有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 。其叶蓁(zhēn)蓁 。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 。”宜其家人 。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宜兄宜弟 。”宜兄宜弟 。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其仪不忒(tè) 。正是四国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 。而后民法之也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