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写闺怨词,为什么李清照受人追捧,而朱淑真却被唾弃?


朱淑真和李清照同为宋代著名女诗人、女词人 。同属于婉约派词人 。均擅长写闺房中的喜怒哀乐 。展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历程 。极高的文学才华让她们创作了丰富的文学作品 。被后世誉为宋代词坛双璧 。有“李朱”之称 。清代陈廷焯评价道:“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 。易安为冠 。次则朱淑真 。次则魏夫人也” 。意在说明李清照与朱淑真的创作能力相差无几 。然而 。在中国文学史上 。李清照的词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称其为“词中巾帼”、“婉约之宗” 。朱淑真的词却如沧海一粟 。甚至被人唾弃 。本文从二人的身世对比、诗词题材的对比和诗词意境的对比来分析其地位为何一“踩”一“捧” 。
身世遭遇对比:李清照情感顺畅 。朱淑真命比纸薄
李清照生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 。父亲李格非是苏轼门下的弟子 。饱读诗书 。为官廉正;母亲王氏是北宋名臣王拱辰的孙女 。写诗作文朴实无华 。文学修养极高 。李清照的父母背景虽显赫 。但却从未以封建礼教束缚女儿 。而是愿意让李清照保持着活泼开朗、自由洒脱的性格 。对她的教育十分宽松 。如李清照在14岁时便乘船寄情山水、饮酒作乐 。在《如梦令·常记》中 。李清照写道: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
在这首词中 。一个“常”字 。便可以看出李清照在年少时 。经常出去泛舟游玩到傍晚 。而非在家学女工、绣香囊 。李清照常常出去玩 。是李格非夫妇对李清照寄情自然的肯定 。可“沉醉”一词就略显得李清照过于洒脱自由 。在未成年时就饮酒作乐 。竟然忘记回家的路 。可见李格非夫妇对女儿的性格是十分包容 。也很乐意女儿自由的玩耍 。李清照在18岁时 。嫁给赵明诚 。两人互相爱慕、情投意合 。成婚以后 。夫妇俩诗词酬唱、收集文物 。生活过得十分舒适惬意 。只是随着赵明诚的出仕 。夫妻不得不暂离 。李清照生活出现了暂时的缺憾 。所以李清照的闺怨词多是来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夹杂着离别之苦 。
【同样是写闺怨词,为什么李清照受人追捧,而朱淑真却被唾弃?】

同样是写闺怨词,为什么李清照受人追捧,而朱淑真却被唾弃?

文章插图
而朱淑真虽出身于官宦之家 。但她从小对爱情有无尽的憧憬 。希望能够找到“愿得一人心 。白首不相离”的浪漫爱情 。她在年少时 。便写下《秋日偶成》 。诗中写道:
初合双鬟学画眉 。未知心事属阿谁 。待将满抱中秋月 。分付萧郎万首诗 。
在封建社会 。女性被纲常伦理所束缚着 。而朱淑真却想逃脱这种束缚 。大胆追求爱情 。表露心迹 。在这首诗中 。“出合双鬓”象征古代女子已经长大到了待嫁的年龄 。朱淑真在这一天学习画眉毛 。打扮之后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禁不住想象“未来的自己将嫁给哪位公子呢”?说着说着 。朱淑真就开始寄托自己的希望 。一句“分付萧郎万首诗”就将朱淑真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懂诗词歌赋 。与自己共赏美景、作诗对唱 。于是 。朱淑真便大胆去寻找自己喜爱的男子类型 。果真还找到了喜欢的男生 。两人情投意合 。却不门当户对 。朱淑真的父母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 。并不同意这门婚事 。便给女儿安排了一门婚事 。婚后的朱淑真如坠入地狱 。丈夫满心的功名利禄、伦理纲常 。与朱淑真的浪漫小心思格格不入 。朱淑真深受夫妻生活的折磨 。诗词中尽显怨怼之意 。表达对爱情婚姻的忧愁怨嗟 。以至于抑郁抱恨而死 。
李清照出身名门 。婚姻美满幸福 。词中有闺房之乐、闺房之思、闺房之愁;而朱淑真虽出身官宦之家 。却不能嫁给自己喜欢的人 。在封建势力的安排下 。过上了愁苦难捱的婚姻生活 。词中多是对爱情的幻想、婚姻的哀怨 。更多的是闺怨之意、怨怼之心 。难免窄化了闺房诗词的丰富性 。故不被后人称道 。
同样是写闺怨词,为什么李清照受人追捧,而朱淑真却被唾弃?

文章插图
李清照和朱淑真同属于南北宋交替时代的女作家 。文采十分相似 。均有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和婉约 。被后人评价为前者“能曲尽人情 。轻巧尖新 。姿态百出” 。后者“清新婉丽 。蓄思含情 。能道人意中事” 。这句评价出蕴含着对李朱二人诗风的对比 。李清照的诗词风格多样 。而朱淑珍的诗词却只能含蓄表达意中情感 。当代学者索洁更是用“丈夫气”和“闺阁气”来概括李清照和朱淑真诗词作品的风格 。如二人同以“爱国烈士”为诗词内容 。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写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