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哪些特征,我们要小心它可能是理财骗局?


人们有钱了 。理财骗子也越来越多 。很多高智商的人也上当受骗了 。比如清华教授被骗1800万元 。
【遇到哪些特征,我们要小心它可能是理财骗局?】这样的事件越来越多 。我们应当从哪些角度分析 。我们遇到的是不是理财骗局呢?
第一 。高利息 。
高利息是所有骗局的最主要特征 。高利息充分利用了我们害怕资金贬值的急切心态 。利用我们想发财心理 。将我们的积蓄骗走 。不少资金投资骗局的收益率能高达30%~40% 。
实际上 。按照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2018年6月在陆家嘴论坛上指出的 。在打击非法集资的过程中 。超过6%的收益率就应当打问号 。超过8%就很危险 。超过10%本金就有可能本金全部受到损失 。
2018年 。各种各样的P2P平台爆雷 。跑路的跑路、倒闭的倒闭 。当时这些平台给出的理财收益率很多都达到了15%~20% 。
第二 。资金用途不明 。
说实话 。只要是正规投资理财 。都应该告知借用资金的去向 。干什么才能挣这么多钱?有没有风险?这样最起码都应该知道个大概 。
如果有人借我们的钱去炒股 。大家会怎么想?在没有切实的担保的情况下 。是不是有一种有去无回的感觉?
实际上 。很多骗局只要仔细追问资金的用途都会露出马脚 。
第三 。不走规范资金渠道 。
只要是骗局 。资金渠道很少会走正规的资金渠道 。比如我们投资一项基金 。这项基金的托管账户实际上是正规的银行 。账户名称也是非常公开的 。
很多骗局 。走的都是私人借贷的途径 。一个朋友的妻子被聘用当会计 。去给老板代收投资款 。结果打的收条 。全是以他妻子名义打的 。骗子跑路后 。让他的妻子最终背上了几百万的债务 。
所以 。说我们投资资金渠道一定要走对公渠道 。因为对公渠道的企业信息 。我们只要一查便知 。就能够极大的减少受骗的几率 。
第四 。受众是小范围群体 。
天上不会掉馅饼 。掉的不是秤砣就是坑 。骗局总是包装的像蜜糖一样 。对你非常有吸引力 。可是凭什么这样的好事情会掉到你头上?很多传销、骗局都是在亲戚朋友之间互相传播的 。在小范围内传播 。社会知晓度不大 。
很多骗局投资理财产品 。总是许诺高收益、100%安全、随时可以提现 。总之非常有吸引力 。可是如果真的这么有吸引力的投资理财产品 。怎么会没人买?银行贷款才多少的利率 。为什么要便宜你?
所以 。仔细分析总能够发现这些骗局的马脚 。
要想保证资金的安全 。建议还是走银行的存款或投资理财渠道 。我们每一点积蓄都是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 。可不要被骗局的糖衣炮弹迷晕了 。
其他观点:
理财骗局千变万化 。但离不开这两个基本特征 。那就是低风险高收益的噱头 。或者是拉人头找下线的套路 。
第一 。低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
投资的基本逻辑是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就是低风险、低收益;高收益、高风险 。
比如银行存款 。这是最低风险的一种理财模式 。但银行存款也是最低收益的理财模式 。
而期货是一种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但期货也是具有最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这是投资的本质特征 。
所以 。所有关于低风险、高收益的理财项目 。基本可以认定是理财骗局 。因为这违背了基本的投资逻辑 。
楼继伟曾经说过 。“保证收益率超过6%以上一定是骗子 。”
楼继伟是谁 。他是曾经担任国家财政部部长 。社保基金理事长的经济学专家 。
有一些说100%回本的理财项目 。这就是完全无风险的理财模式 。只能证明这是100%的骗局 。因为理财产品是从投资者收入融资之后 。再投资给另外的项目 。理财公司怎么保证它投资的项目就能赚钱 。所以这样的项目 。100%就是骗局 。
第二 。拉人头找下线的理财项目 。
所有拉人头找下线的理财项目 。都是骗局 。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庞氏骗局模式 。也是现代传销的常规手段 。有的是推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产品 。然后包装成包治百病 。或者是能够治疗现代科学都解决不了的什么病 。卖出高价 。
还有的是连产品都没有 。单纯的发展下线 。发展的越多 。赚到越多的 。
本质上 。就是一批投资者存入的资金支付给前一批投资者作为利润 。一旦新的投资者不再增加时 。整个资金链条就会土崩瓦解 。
这种模式 。是典型的理财骗局 。
其他观点:
理财骗局很容易识别 。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被高收益蒙蔽了双眼 。盲目投资 。最终血本无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