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国企航空公司工作很难,却有人从国企航空公司跳槽出来,为什么?


国企航司难进为何总有人跳槽 。其实就是围城效应 。有人削尖脑袋进不去 。有人不顾一切跳出来 。
机长高薪空姐美丽
一说国企航空公司 。一般多指三大航 。惯常排序是国航、东航和南航 。以及这三家公司控股或参股的公司 。
待遇高、福利好、加班少是外界对三大航的普遍印象 。一个标志就是每年的空乘招聘 。竞争度不亚于公务员招考 。靓女帅哥争相出镜 。好不热闹 。由此还衍生出各类托关系、走后门的骗局 。至少证明这个行业不错 。毕竟从来就没听说过想去煤矿上班被骗的 。
年薪百万的机长、笑容可掬的空姐 。头等舱里都是显贵精英 。邓文迪在头等舱搞定默多克的故事更是草根逆袭的传奇 。航空常旅客是商业金字塔顶端的最优质客户 。无论影视还是现实 。航空公司就是高大上的行业 。单是一架飞机都价值上亿美元 。更何况机舱里承载的都是权力和财富 。
航空公司收入高于社会平均工资是肯定的 。但请注意 。这个收入也是“平均“ 。机长不说了 。年薪百万是行业规律 。空乘年收入也有20多万 。这两个职位是外界最熟悉的 。但他们的收入主要和飞行小时挂钩 。今年疫情停飞这几个月都比较惨 。应该说是全世界的航空公司都不好过 。连累股神巴菲特都亏了钱 。当然这不是常态 。疫情迟早会过去 。
航空公司老总因为国资委限薪 。职务收入大约是50多万 。是否还有股权收益和其它奖励不清楚 。因为都是上市公司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 。2014年 。业绩最差落马高管最多的南航高管平均薪酬96万 。国航84万 。东航最低为61万 。三大航均为副部级央企 。二级部门正职大致是副厅级待遇 。年收入在60—70万之间 。副职则40多万 。往下看 。二级部门的中层干部收入根据业务和效益稍有差异 。普遍在30多万 。有编制的资深员工也在20万以上 。
编制内外有别
现在说重点 。三大航员工还有大量编制外的合同工、劳务派遣工和临时工 。合同工基本做到了同工同酬 。一般没有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劳务派遣工是合同工的过渡期 。入职后大约要以这个身份干半年到一年 。再转正签正式合同 。此时的收入大约是转正后的80%或更低;临时工就不说了 。劳务公司派来的保安保洁等岗位 。严格说根本不是企业员工 。虽然发钱的是航空公司 。
央企有薪酬成本控制要求 。但还有大量的苦活累活要有人干 。有编制的大多叫不动 。才有了劳务派遣工和临时工这样的用工制度 。从字面理解是边缘、辅助和临时性岗位 。但比如三大航装卸货的货运部搬运工 。一个部门大几千人大部分拿着和市场接轨的工资、干最苦逼的活 。还没有正式编制 。总有人心理不平衡 。各种矛盾层出不穷 。
即使是合同工 。有些二级公司的行政、人力等服务部门 。985毕业大学生扣除五险一金后拿到手工资2000多 。如果要租房的话 。这怎么能看到未来?
总体来说 。航空公司美誉度高、福利好 。工作稳定不假 。但只是硬币的一面 。
硬币另一面
另一面可能就不那么光鲜了:
航空公司的工作环境也类似县域生态 。进去久了 。你会发现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能绕晕你 。
一个集团内到处都有夫妻及各类七大姨八大姑 。这种血亲关系形成来源于多年来稳定的工作环境和高福利 。内部联姻显然更容易稳固即得利益 。加之航司源自民航系统 。多年来一直存在内招体系 。自然沉淀之下亲人兼同事也就见怪不怪 。
【进国企航空公司工作很难,却有人从国企航空公司跳槽出来,为什么?】近年来社招成了主流 。子女顶替父母通道虽已堵死 。但拥有天然的信息优势 。并不妨碍符合条件的优秀民航子弟通过正常途径入职 。互不认识的校招生入职后 。接触最多的就是同事 。日久生情概率很大 。相爱、结婚 。门当户对水到渠成……
航空公司还有一个特定群体:飞行员家属 。
近年来航空业高速发展 。飞行员数量明显不如飞机数量增长快 。各类民营航空公司大多简单粗暴用高薪挖角三大航飞行员 。劳务纠纷此起彼伏 。
为稳定飞行员 。航司在解决飞行员家属就业问题方面不遗余力 。这也造就了因人设岗的弊端 。个别能力学历实在差的 。夸张到安排去专门管公章 。这也是航司内部流程多 。制度多如牛毛的缩影 。和航司朋友私下交流 。问怎么不直接给这些家属发钱养起来 。答曰 。人家也有职业尊严 。
进航司犹如进机关 。大大小小的会议层出不穷 。大领导不是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 。一个会下来问题未必能解决 。但不开会一定解决不了 。这里有太多绕不过去的制度和流程 。简单到买桶装水、打印纸都要上oa走流程 。事情一急要么催领导要么特事特办 。但绕过正常流程一出问题必然要追责 。按部就班 。天塌下来也有客观理由 。原因无他 。分担责任便于推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