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左,李,胡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谁排第一位?( 三 )


与李鸿章的意见完全相反 。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却上奏:“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 。瓜果累累 。牛羊遍野 。牧马成群 。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 。所谓千里荒漠 。实为聚宝之盆 。”
在左宗棠看来:“我朝定鼎燕都 。蒙部环卫北方 。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 。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若新疆不固 。则蒙部不安 。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 。防不胜防 。即直北关山 。亦将无晏眠之日 。而况今之与昔 。事势攸殊 。俄人拓境日广 。由西向东万余里 。与我北境相连 。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 。徙薪宜远 。曲突宜先 。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 。”“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 。自撤藩篱 。则我退寸 。而冠进尺 。”
左宗棠熟知西北局势 。他执意于收复新疆 。不可放弃 。胜固当战 。败亦当战 。在他看来 。若是不战自退 。将万里腴疆拱手让人 。将成千古罪人 。这种态度表现了一位久经沙场、铁骨铮铮的老将的爱国之心 。他比李鸿章更有爱国情怀 。是值得赞赏的 。

曾,左,李,胡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谁排第一位?

文章插图
左宗棠像
其实 。李、左之争不单是个人观点之争 。也不只是关于新疆放弃与收复的意见之争 。而是涉及到“海防”与“塞防”的重大分歧之争 。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 。主要是为了让朝廷把财力使在“海防”上 。当时 。李鸿章独掌淮军 。平定捻军后他军功第一 。任直隶总督 。创办北洋水师 。重“海防”有助于他扩大淮军实力 。大力发展北洋水师 。当然 。也对他提高自己在朝中地位 。执掌更大权力是有利的 。可见 。放弃新疆完全是出于满足李鸿章的个人野心的需要 。
还好 。最终左宗棠的 “塞防”策略得到多数大臣的拥护 。并得到慈禧太后的重视 。慈禧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 。督办新疆军务 。左宗棠这位雄心未老的近七旬老将 。带着当年林则徐绘制的新疆地图 。克服了“兵疲、饷绌、粮乏、运艰”等难以想象的的艰难 。率领六万湖湘子弟从兰州出发 。进军新疆 。
1876年 。左宗棠指挥多路清军讨伐阿古柏 。次年1月占领和阗(今和田) 。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阿古柏在绝望中服毒自杀 。左宗棠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 。以收长治久安之效 。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时 。左宗棠抨击崇厚一任俄国要求 。谴责其轻率定议约章 。丧权失地 。极力主张“先之以议论” 。“决之于战阵” 。1880年春 。左宗棠在新疆部署兵事 。出肃州抵哈密坐镇 。命令三路大军并进 。彻底击溃了阿古柏残余势力 。收复大片国土 。1881年初 。中俄《伊犁条约》签订 。中国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 。
新疆收回之后 。左宗棠在新疆发展经济 。保证军粮供给 。兴办屯垦业 。使新疆安定 。新疆全境收复是晚清历史上少有的巨大胜利 。自鸦片战争以来 。清政府节节败退 。丧权辱国 。几乎没有赢得过战争 。正是左宗棠为清政府干成了这最让人扬眉吐气的大事 。这也是晚清夕照图中难得的一处光彩 。江巡抚杨昌睿在清廷恢复新疆建省后去西域 。据他所见所感 。曾写下了《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渡玉关 。”
可见 。在收复疆土、忠诚爱国方面 。左宗棠理所当然在晚清“四大名臣”中排名第一 。
与左宗棠相比 。李鸿章是清王朝没落时期的一位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他是晚清名臣、重臣 。他是文武能臣 。作为文臣 。他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 。写奏章是一流高手 。其政治眼光特别敏锐 。他曾是两江总督衙门幕府中的一等谋略人才;作为武臣 。他是淮军的创始人 。是北洋水师造者和实际掌控者 。他见多识广、圆滑老辣 。
曾,左,李,胡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谁排第一位?

文章插图
李鸿章像
李鸿章站在慈禧太后的立场上来处理官场上的事 。竭力维护慈禧太后的专制统治 。他紧跟在没落的清王朝统治者屁股后面摇尾巴 。对慈禧太后俯首帖耳;可是 。他又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人之一 。他任直隶总督时兼北洋通商大臣 。他在清王朝的众多朝臣中 。属于对洋务、洋人比较熟悉的;他思想并不守旧 。能接受新观念 。在一定程度上能理解年轻人重视西方的观念;他与维新派的关系并非水火不容 。与洋务派也能交往得来;他重用盛宣怀搞官商 。虽有图私利的一面 。但却也表现能与时俱进地接受西方新技术的积极一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