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资中的七档、六档、五档是怎样划定的?


我是人社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工作人员 。从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设置、职称评聘及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人员技术考核等工作 。
事业单位的岗位分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及工勤类 。其中管理类的晋升以组织提拔为主 。专业技术类和工勤类岗位靠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工勤技术等级)实现岗位级别晋升 。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高级(1-4档为正高 。5-7档为副高) 。中级(8-10档) 。初级(11-13档) 。副高5档几乎是所有人的天花板 。待遇最高 。副高7档 。即刚聘任副高职称时所待的岗位等级.一般情况下 。3年是副高岗位等级晋级的基本年限 。也就是说7档晋升至6档最少需要3年 。6档晋升5档最少也需要3年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江苏教育系统 。高级岗位晋升基本年限为4年;江苏水利系统 。高级岗位晋升基本年限为2年) 。每个档次的到手工资待遇差距约为300-500之间 。所以 。同样注意这只是基本年限 。具体能不能聘任 。还要结合单位的岗位空缺情况来看 。
那么 。单位的岗位是如何设定尼?以初中为例 。高级岗位一般占比为30% 。假如该学校有100名老师(不含任职校长) 。那么该学校的高级岗位总体可设置30个 。30个当中 。正高与副高比例大致为3:7 。即该学校可设置9个正高 。21个副高 。21个副高当中 。五六七三个档次的比例要求为2:4:4 。则五档可设置4个 。六档可设置8个 。七档可设置8个 。当然 。有些基层学校的层次限制 。可能设置不到正高 。那么也可30个均设置为副高 。同样按照2:4:4进行分配 。按照此方法进行计算 。对照实际聘用情况 。就可知道单位有无空缺岗位 。
教育系统的高级岗位晋级竞争是所有系统中最为激烈的 。每到职称晋级时刻 。就到了矛盾集中爆发期 。
其他观点:
教师工资中七档、六档、五档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七岗、六岗和五岗 。而这种岗位的划定是根据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进行的 。
我国的体制内的单位主要分为两种 。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比如财政局、人社局这些单位属于行政机关 。里头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是行政编制 。也就是俗称的公务员;而学校、医院、研究所这些则属于事业单位 。里头的工作人员是事业编制 。
按照2006年人事部下发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 。我国事业单位分为三类岗位 。分别是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岗 。大多数的教师都是聘用在专业技术岗上工作的 。

教师工资中的七档、六档、五档是怎样划定的?

文章插图
专业技术岗一共分为十三个等级 。1到4级为正高级岗位 。5到7级为副高级岗位 。8到10级为中级岗位 。11到13级为初级岗位 。其中13级是员级岗位 。
不同等级的岗位聘用需要相应的职称 。比如要聘用中级岗位就需要中级职称 。聘到副高级岗位就需要副高职称 。
但是 。每个单位的岗位都是有比例控制的 。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1:3:6 。也就是单位里有10个专业技术岗位 。那么只能有1个人聘用到高级岗位 。3个人聘用到中级岗位 。虽然根据单位的级别或者功能的不同 。这个比例会有所差异 。但是并不会差太多 。
教师工资中的七档、六档、五档是怎样划定的?

文章插图
而同个等级的岗位晋升相对会比较容易一些 。比如在7级岗位上工作3年后 。每年的年度考评都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那么就符合晋升到6级的条件了 。
但是 。各个等级的岗位内部也是有进行比例控制的 。比如副高级岗位中 。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 。那么就意味着如果单位有5个人聘用到副高级岗位上 。那么只能有1个人可以聘用到5岗 。2个人可以聘用到6岗 。剩余2个人只能聘用到7岗 。
教师工资中的七档、六档、五档是怎样划定的?

文章插图
可以看到 。硬性的比例控制让职称的晋升之路变成了一座“独木桥” 。从根本上限制了大多数事业编制专业技术人员的上升空间 。如果更高级的专业技术岗位都已经被使用 。那么就意味着在占据岗位的职工离开或者退休之前 。新人是没有晋升机会的 。
在人员流动性不高的学校中 。基本上都是退休一个再上一个 。已经有很多符合资格的老教师在排队等待了 。对于新人来说只能加入排队的队伍熬年限 。
所以教师的岗位晋升之路是非常困难的 。能够晋升到7岗的教师是少之又少 。与此同时 。因为岗位等级是直接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精神文明奖等收入挂钩的 。经过历次工资调整后 。初级人员与高级人员的工资已相差近一倍 。所以职称又是每个老师必须争取的 。每年到职称评聘的时候 。为了争取晋升名额 。学校内部的矛盾是非常突出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