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有哪些贡献?


“一代诗宗”曹植——论曹植对中国诗史的独特贡献
中国诗史“二源合一流”的嬗变大势 。文质彬彬、情文并茂 。追求“壮美”的美学定位 。以抒情为本的文化品格 。以五言诗为主的诗体形式 。皆由曹植垂范并师法千秋 。曹植“一代诗宗”的诗史地位 。是由曹植的四大贡献奠定的 。

曹植有哪些贡献?

文章插图
1.曹植诗隐括《风》、《雅》 。组织《庄》、《骚》 。得《汉乐府》精髓 。法《十九首》意象 。继往开来 。初步确立中国诗歌“二源合一流”的嬗变大势 。
中国诗歌发展 。明显地呈现出“二源合一流”的大势走向 。“二源”即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诗学体系 。以《楚辞》、《庄子》为代表的南方诗学体系 。建安诗歌一代繁盛 。正是“得《风》、《雅》、《骚》人之气骨” 。二源交汇 。南北合流 。儒道合一的产物 。
曹植乃“风、雅之苗裔” 。曹植自己也以“有应风雅”相标榜 。读曹植《送应氏》、《泰山梁甫行》、《情诗》、《门有万里客行》等 。这一点 。不言而自明;同时 。曹植《飞龙篇》、《远游篇》等游仙诗 。“与《楚辞》同意” 。《杂诗》六首 。“原本于《离骚》” 。所以刘熙载《艺概》卷二也谓“曹子建诗出于骚”;并且 。曹植诗也多乐府 。“参其乐府 。皆汉氏之韵”;《南国有佳人》等游子思妇诗 。“全法《十九首》意象” 。
因此 。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卷五谓“子建之诗 。隐括《风》、(傩》 。组织屈、宋 。洵为一代宗匠 。高踞诸子之上 。……然不能不推子建为极者 。盖有得于诗家之正派的宗也 。”将曹植作为《风》、《雅》、《楚辞》的正宗传人来推崇 。
建安诗歌 。正处于承上启下 。“二源合一流”的历史交汇处 。“三曹七子”皆为此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然真正以诗歌实绩确立这个嬗变大势者 。当首推曹植 。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得好:曹植诗 。“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 。又蕴含着《楚辞》窈窕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 。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惨远的情调 。这一切都通过他凝聚在五言诗的制作上 。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 。……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业 。却通过了曹植才获得完成 。
曹植有哪些贡献?

文章插图
2.”曹植诗“骨气奇高 。词采华茂” 。初步确立中国诗歌“壮美”的美学定位和文质彬彬、情文并茂的发展道路 。
所谓“骨气奇高” 。是说曹植诗不仅有血有肉 。而且有骨有气 。充满气势和骨力 。充满追求和抗争 。显得慷慨刚健 。悲愤沉郁 。以气取胜 。以骨取胜;所谓“词采华茂” 。是说曹植诗风流倜傥 。文采斐然 。工于起调 。善为警句 。锻字炼句 。声色和美 。
建安诗人唯曹植华丽其容 。风骨其实 。“词采华茂”因“骨气奇高”而不致流于浮艳纤柔 。“骨气奇高”又因“词采华茂”而不致陷于平浅粗豪 。真乃文质相称 。情文并茂 。壮哉美哉 。美哉壮哉!
所以《多岁堂古诗存》称“魏诗至子建始盛 。武帝雄才而失之粗 。子桓雅秀而伤于弱 。风雅当家 。诗人本色 。断推此君 。”吴质《答东阿王笺》即以“文彩巨丽”赞美曹植;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一文中 。将“华丽壮大”作为建安文学的一大特征 。
刘勰《文心雕龙·风骨》云:“若风骨乏采 。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 。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 。固文笔之呜凤也 。”高度评价了风骨与词采的统一 。并誉为文中凤凰 。同时讥笑有风骨而缺文采者为文中鸷鸟 。有词采而乏风骨者为文中野鸡 。
陆机、谢灵运、谢眺等人 。受曹植“词采华茂”的影响 。以至愈演愈烈 。繁衍出六朝诗歌的“采丽竞繁 。刚健不闻”;另一方面 。左思、鲍照 。其实还包括阮籍、陶潜、庾信、陈子昂、李白、杜甫等人 。继承发展曹植“文中鸣凤”的精神 。形成“盛唐雄赡”的壮美诗风 。陈子昂的诗歌革新运动 。上接“汉魏风骨” 。要求新诗歌应“骨气端翔 。音情顿挫 。光英朗练 。有金石声”《修竹篇序》) 。李白的“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要求风骨与清发的结合 。皆与曹植的“骨气奇高 。词采华茂”一脉相承 。
曹植有哪些贡献?

文章插图
3.曹植诗“情意有余 。汹涌而发” 。结束了中国诗歌在言志、缘事、缘情之间的左右摇摆 。确立了抒情的文化品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