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有哪些贡献?( 三 )


■经典名篇无数 千古名篇 。万世景仰 。曹植诗文辞赋、书法、画论俱佳 。其代表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
画论
曹植著有《画赞序》 。是中国画论史上流传下来的第一篇专题论画的文章 。它可以同汉代的《毛诗序》相提并论 。《毛诗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专谈诗歌的文章 。阐述诗歌的伦理教化作用;《画赞序》则主张绘画在\"教化\"方面应具有的功用 。这当然是儒家思想 。但曹植在这里明确了绘画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肯定了绘画艺术的地位 。则是很重要的 。[12]
曹植明确提出画能“存乎鉴戒” 。而且这种“鉴戒”还不是图解式的进行 。而是通过绘画艺术形象引起观画者的感情共鸣产生的 。他谈到绘画引起观画者的感情反应 。有“仰载”、“悲惋”、“切齿”、“忘食”、“抗首”、“叹息”、“侧目”、“嘉贵”等等 。这是不同的人物画像所引起的不同的如此丰富多样的感情反应 。这就接触到了绘画艺术的特征 。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接触这一问题 。它与曹丕《典论·论文》第一次讲文章要有作者的性情是一致的 。两者在理论上可说都是开启以后那个文艺自觉时代的先声 。
轶事典故七步成诗

曹植有哪些贡献?

文章插图
曹植“七步成诗”的广为流传:“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见于《三国演义》) 。然而这首诗不见于陈寿的《三国志》 。最早见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 。《世说新语》记载着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学 。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 。否则将被处死 。而且对诗有严格要求:诗的主题必须为兄弟之情 。但是全诗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 。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内便吟出:“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但此诗是否为曹植所著作 。至现今仍有争议 。
曹植有哪些贡献?

文章插图
洛神悲歌
对于《文选》中的谬注 。清人朱乾在《乐府正义》中鞭挞说 。这篇原是曹植借“宓牺氏之女 。溺死洛水为神”的传说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心境的《感鄄赋》 。鄄者 。实为封地也 。好事者利用“鄄”与“甄”通 。附会出《洛神赋》隐寓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妻甄氏的叔嫂恋事 。不独污前人之行 。亦且污后人之口 。近有学者考证出《洛神赋》的主旨是曹植悼念怀恋其亡妻崔氏女 。洛神形象是崔氏女的化身 。然而两者说法皆有不妥之处 。故此隐喻君臣大义说较为流行 。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云:“本篇或系假托洛神寄寓对君主的思慕 。反映衷情不能相通的苦闷 。”
梵呗泰斗
曹植有哪些贡献?

文章插图
曹植还是中国佛教梵呗音乐的创始人 。鱼山顶西侧 。有一石壁 。上写“闻梵”两个朱红大字 。据记载 。曹植“尝游鱼山 。忽闻空中梵天之响 。清雅哀惋”、“乃慕其音 。写为梵呗” 。“闻梵”处便是相传曹植当年闻听梵乐的地方 。由此曹植也就成为中华佛乐的创始人 。在“闻梵”处的下方 。有一石洞 。名曰“梵音洞” 。据说曹植听到的梵乐就是从这个山洞中传出的 。曹植闻听的梵乐后来向东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 。为此曹植又被誉为日本佛乐的鼻祖 。每年 。日本宗教界都有大批人士前往鱼山参拜曹植墓 。并在墓前演奏曹植当年创作的梵乐 。前不久 。中国佛教协会、山东省佛教协会在鱼山山麓隆重举行了鱼山梵呗寺修复奠基仪式 。这次修复鱼山梵呗寺 。预计总投资1亿多元 。寺院以鱼山为中轴线 。主体工程有普渡桥、山门殿、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方丈室 。中轴左右分别建有地藏殿、观音殿、禅堂、斋堂、僧房以及客房 。在鱼山东麓还将建设万佛太殿、舍利宝塔以及梵呗佛乐大厅 。在这次修复工程中 。还将修建一座高20多米的铜铸观音像 。鱼山梵呗寺俯瞰滚滚黄河 。面临青翠群山 。背倚鱼山 。呈献给游人一个“白云、青山、黄河”的云水胜景 。当人们登临此处时 。自然会想起“才高八斗”的曹子建的不凡气度 。
其他观点:
曹植(公元192~232年) 。三国时魏国 诗人 。文学家 。曹植是曹操第三子 。因曾被 封为陈王 。谥号“思” 。世称陈思王 。曹植 自幼聪慧 。才思敏捷 。被曹操所器重 。曾一 度考虑废曹丕的太子位而传王位于曹植 。但 因群臣强调“立长”原则而作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