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者”张艺谋是如何兼顾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


我们先把这块理清楚 。为了方便 。可以把电影制作这块分为两拨:一拨是投资人 。一拨是制片人和导演 。前者是电影的金主 。对他们来说 。拍电影有的是为了赚钱 。有的是钱赚够了 。想捞名 。有的是确实本人有此方面爱好 。有了钱想干点事儿 。通常应该是这三种心态都有吧 。制片人相当于工程承包商 。而导演则是实际操作上的总指挥 。对他们 。特别是对导演来讲 。影片票房怎样 。更多是对自己的名声有帮助 。导演基本还是拿片酬的 。能参与最后分成的导演不多 。他们更多是雇员的性质 。但从项目的操作来看 。又不完全是这种从上到下的关系 。很多时候是从导演乃至制片人发端 。手里有个怎样的项目 。想做 。于是找人拉钱 。但即便用你的钱 。也不止是雇佣关系 。更多像是合作关系 。所以 。单从这个参与者的目的来看 。哪怕不说艺术 。赚钱、表达欲、名声、荣誉等等都是拍电影的直接目的 。如果要讲到大陆电影 。政治、宣传、甚至牵涉其他领域的商业项目等等 。事儿就更复杂了 。就不多说了 。
说这些 。是为了把lz你的题目说明里那些给厘清 。具体到电影的“商业性质的味道” 。我们不如先解释下什么叫“商业性质的味道” 。
我的理解是 。比较类型化、套路化 。迎合主流观众的欣赏趣味和价值取向 。所谓艺术片和商业片的分野 。其实不是特别清晰 。很多时候这个界限是模糊不清的 。我记得陈墨老师有个观点很有意思:艺术片也分为商业性质的艺术片和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片 。前者的典型是张艺谋早期作品 。像《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 。后者典型是陈凯歌早期作品 。像《孩子王》、《边走边唱》这种(他后来的作品 。《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都是商业性质的艺术片 。特别是《霸王别姬》) 。田壮壮的《盗马贼》、《猎场扎撒》也可算到后者中去 。
这么一分 。稍微清晰一点了吧?咱们再回到主问题 。怎么尝出这个“商业性质的味道” 。
1、看类型 。类型片的概念就不冗述了 。咱们也不要那么学院 。就是你看一部电影 。别人问你哪种 。你能不能一口答上来 。可以好几种混搭 。不能一种都挨不上 。能的情况不说 。如果不能 。这片要么是一特单纯的艺术片 。要么就是大陆这种活儿太糙拍呲了的类型烂片 。
2、看叙事 。咱也不搞那么复杂 。简单讲 。它的故事模式是不是你之前觉得很常见的 。你看的时候是不是非常容易就能猜到下一步情节 。并且有大量同类故事?包括它的台词是不是似曾相识?
【“好色者”张艺谋是如何兼顾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3、看主题 。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东西是不是你可以一目了然的?它所表达的东西是不是这个社会能够接受的?它和主流价值观之间差距大不大?
4、看卡司 。有明星演员的未必有“商业性质的味道“ 。欧洲一水这种艺术片 。但明星演员头顶”主角光环“ 。光彩夺目 。这就……
5、看拍摄 。视觉上尽量让你看清楚 。不给你增添太多观赏障碍 。比如太黑啥都看不见 。比如去叙事化 。比如镜头摇到你想吐(还是那句话 。大陆的拍呲的类型烂片除外)
6、还有一些 。明摆着 。就是想赚钱的……把这上面四种过滤一下 。还是能筛出来一些漏网之鱼 。比如某部电影 。尽管有宣传 。但看了半天可能还不清楚到底啥类型 。也没什么叙事模式可套 。主题也看不清爽 。卡司一水业余演员 。还黑乎乎看不清楚……嗯 。对 。就是《女巫布莱尔》这样的 。但你能说它的”商业味儿“不重吗?从它前前后后营销来看 。人家就是奔着赚钱去的 。
大体上 。这六层一筛 。基本就能筛出来了 。不过 。要筛这个做什么呢?”商业“这帽子 。不管别人怎么看 。我不觉得它有贬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