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中的“思无邪”是什么意思?


此问题问的很好 。把孔子编《诗经》的真正用意问出来了 。
“子曰:《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 。”盖指夫子删《诗》之后而言此以示人 。《诗》 。词多有所托 。恐人误解 。故即《駉》篇之“思无邪”一言以尽之 。欲人自正其思 。自正其心 。以明其旨也 。可谓是微言大义 。
数千年来 。讲传《诗经》者 。如麻如粟 。为《诗经》著述立说者 。亦如过江之鲫 。但总体而言 。大都未能突破汉儒宋儒讲《诗》之藩篱而直探诗人本意 。致使后世学者 。望洋兴叹而难窥《诗》之真义 。最近数年 。人心浇薄 。诗经之解读 。多以男女欢愉之情、物候地理之义、或强言之以政事而述 。害人无数 。夫风雅之文 。乐和天地 。岂如此儿戏乎?
先贤说“依文解义,三世佛怨 。离经一字,如同魔说 。”余窃思之 。诸公如需了义“思无邪” 。断不可依文解义 。故不辞冒昧 。集众说而折衷分别从《诗经》之渊源 。《诗经》之传承、《诗经》与四书之关联等多方面进行审慎思考 。表之以文 。曰:一、通说《诗经》 。二、义引《诗经》 。三、明引《诗经》 。四、道引《诗经》 。五、“思无邪”简说 。
一、通说《诗经》
诗者 。《说文》曰:“志也 。”《释名》曰:“之也 。志之所之也 。”《书·舜典》曰:诗言志 。传:心之所之谓之志 。心有所之 。必形于言 。故曰诗言志 。《诗·国风·关雎序》曰: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
经者 。《释名·释典艺》曰:“经 。径也 。常典也 。如径路无所不通 。可常用也 。”《文心雕龙·宗经篇》曰:“经也者 。恒久之至道 。不刊之鸿教也 。”《孝经序疏》引皇侃之言曰:“经者 。常也 。法也 。”六祖大师云:“经者 。径也 。经是圣人语 。教人闻之 。超凡悟圣 。永息迷心 。”
古人云“风俗移易 。先入乐声”者 。以导人心之和平而化其暴慢 。故《世本》曰:“伏羲造琴瑟 。”史籍言黄帝乐曰《云门》、颛顼曰《六英》、帝喾曰《五茎》、尧曰《咸池》、舜曰《大韶》、禹曰《大夏》、汤曰《大濩》、武曰《大武》 。至周代 。周先王文武之政 。陶淑天下 。以中正和雅之道 。以化万民 。故上三代朝庙乡党以及闺门 。莫不有礼乐 。莫不有声诗 。
《诗》则是周先王采民风而歌 。至治寓惩戒而定褒贬者而作之乐文 。《诗序》云:“风 。风也 。教也 。风以动之 。教以化之 。”亦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 。儒家列为经典之一 。故称《诗经》 。
《诗序》曰:“至于王道衰 。礼义废 。政教失 。国异政 。家殊俗 。而《变风》、《变雅》作矣 。”周代至周平王东迁 。即进入中国之春秋时代 。当时王政不行 。礼乐崩坏 。风雅沦夷 。陈诗之典既废 。列国之诗颇杂 。孔子既无力以挽 。即取乐府所存 。见闻所及 。恐失中正 。故删诗三百 。蔽以无邪 。止于三百 。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 。《雅》有《大雅》、《小雅》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以为劝惩垂戒之义已备于斯 。故可知现存《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 。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 。伤人伦之废 。哀刑政之苛 。吟咏情性 。以风其上 。故《变风》发乎情 。止乎礼义 。发乎情 。民之性也 。止乎礼义 。先王之泽也 。”三百篇中 。美者颂祷 。恶者讽戒 。多作自旁观 。其肆无忌讳者 。夫子皆删之 。
“治世之音安以乐 。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 。其政乖 。亡国之音哀以思 。其民困 。”子删诗之后 。所以表“思无邪”一语 。系君子内修心性、外敬事业 。正思之道 。
《诗经》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 。运用赋、比、兴的手法 。其优秀篇章 。描写生动 。语言朴素优美 。声调自然和谐 。富有艺术感染力 。
汉代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 。鲁、齐、韩三家为今文诗学 。西汉时立有博士 。魏晋以后逐渐衰亡 。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辑注较备 。《毛诗》为古文诗学 。盛行于东汉以后 。魏晋后通行的《诗经》就是《毛诗》 。有东汉郑玄《毛诗笼》、唐孔颖达《毛诗正义》清陈奂《诗毛氏传疏》等 。宋朱熹《诗集传》则杂采《毛传》、《郑笼》 。间有三家诗义 。《诗经》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文学发展有深广的影响 。而且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
二、义引《诗经》——《孝经》引用《诗经》之简说:
夫子叙经 。申述先王之道 。故《孝经》十八章 。有十章之多引《诗经》之语 。除此之外 。五经《易传》引《诗》 。而《礼》则杂引 。《诗》、《书》及《易》并意及则引 。诸公可以相互参照 。以了义《诗经》之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