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以道德为准绳 。总会顺应众生 。圣人
以道临下 。不会伤害一含灵 。就连鬼
神都能和睦相处 。这样 。盛德也就同
时归于圣人了 。
其他观点:
此章关隘在“求以得 。有罪以免” 。即“运动必然产生结果 。结果必然且只能由运动产生” 。下面是此章译文 。供各位友友参考:
衍生并约束天下万物的“道” 。是天下万物最珍贵的东西 。
是以“道”作为万物唯一标准的人君所珍视的宝器 。是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作为万物唯一标准的人君亦需要“道”的庇护 。
称赞的话 。是社交不可以缺少的 。
行为有失周全的人君 。可以多送些礼物给其它人君 。
人君会有做事不周全的时候 。为何还要舍弃“道”的庇护呢?
所以天子即位 。设置三公辅佐 。
虽然可以用拱壁行前驷马随后的大礼来贿求其它人君的庇护 。还不如用“道”来代替寻求庇护的大礼 。
自古以来天下万物都以“道”作为唯一标准 。为什么呢?
是为了运动突破限度之后能产生结果 。结果呈现之后能开启新的运动!
【如何解读《道德经》第六十二章?】所以天下万物皆是以“道”作为唯一标准 。

如何解读《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文章插图
你的点赞、关注 。是一种鼓励!!!
其他观点:
谢邀!原文从略 。要理解《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必须与其它各章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在第一章中 。开宗明义即指出 。\"道可道 。非常道″ 。也就是讲 。道是不可用言语表达的 。但它又是客观存在的 。在第四章又说 。\"道 。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意即道似乎是空虚的 。像深渊之样 。但它的作用没有极限 。是万物的本源 。这样联系起来 。对六十二章就好理解了 。这一章的本意是说 。道不仅是万物之源而且对万物进行庇护 。对于人类 。思想纯正 。行为豁达的人 。善于遵循道的法则 。把道当作安身立命的宝贝 。既使思想行为有所欠缺的人 。也会把道的法则当作依靠以趋吉避禍 。在天孑即位 。大臣受命之时 。都要举行献礼仪式 。但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有什么用呢?还不如谈经论道 。讲求治国之方略 。古人为什么把道看的那么重?还不是因为遵循道的法则可以得到正確的理念和方法 。避免发生灾难吗?所以道被天下人所重视 。总的来说 。仍是把道看作大自然的法则 。人类只有不断接触自然 。了解自然 。遵循自然规律 。与自然和谐相处 。才能把握时机和额度 。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如果不自量力 。违背自然规律 。妄作蛮干 。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