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什么产业好?最好是可持续发展的?

【农村发展什么产业好?最好是可持续发展的?】
《农村发展什么产业好?最好是可持续发展的?》的题主 。问的很广泛 。讲产业 。当然不离农业与农业多产业 。农业有农、林、畜、牧、渔等多业 。有种、养、加、储、营、运等多种 。农业多产业有生产一产业、加工二产业、服务三产业等三大类 。内容可多了 。当下很热乎的 。就是农文旅闲休等 。无论横面、纵面都丰富多彩 。究竟发展什么产业好?总的要因地制宜 。实际出发 。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即重点、特点) 。要形成产业 。一般离不开这几个前提:一是规模(即面积、也指范围) 。太小了 。谈不上规模效益 。二是设施配套 。环境条件 。谈不上综合产能 。三是经营方式 。有套科学的运行(即内部管理)机制 。关键在于公正、诚信、廉洁处理好多方利益关系 。四是资金实力 。基本做到相适应 。五是人才 。主要是率先骨干与科技人才 。具有情商智商结合、德智兼优的优秀人才 。总之 。要通过反复、多次论证与谋筹 。选准项目 。前膽判断 。做到项目实施效益明显、没有投资风险 。特殊情况下不发生“危险” 。向来的客观是“话好说” 。做起来不容易 。真正做成功了 。就“非常不简单了”!在这里 。我谈个《两千多亩荒山变成适应机耕的高效农业基地》的事例 。共同探讨“如何把农业产业做起来?”的问题 。
该基地处湘江中游南岸 。面积2200余亩 。分布三块地方 。核心区的1300多亩座落于油茶山中心地段 。三个区域涉及三个镇的26个行政村(合并前的小村)、83个村民小组、922户农民的土地权益 。历史上盛产茶油的这些油茶山 。解放前属地主、资本家或有的宗族所有 。土改中划为集体 。所有权归生产队 。由大队统管统摘 。榨油后分配到生产队到农户 。因茶尤价值高 。改革时全部随着田亩分割到户经营 。面积最多的户15亩 。最少的户只有0点1亩 。由于零星分散 。失垦弃管 。茅草荆刺横行 。九十年代失火成了荒山 。2000年代国家实行土地“占补平衡”政策 。土地开垦整理项目投资越来越多 。但连片涉及农户多 。地面青苗(主要零散小树)和构筑物补尝难 。某公司约定承担投资前期矛盾处理(主要签订到户合同和支付各项补尝费)后 。国土部门投资500余万元实施土地整理 。经过双方四年多的努力 。两千多亩荒山整理建设成为“水电沟路相应配套、基本适应机械化耕作”的农业生产基地 。从2010年起 。艰苦奋斗十年 。建成了蔬菜、水果、树苗为主体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出现了有机化生产稳定;蔬菜亩产收入超5000元的面积不断增多、产销畅联;为属地弱势劳力提供就业岗位;土地发租与承租关系健康稳定的可喜局面 。使曾经火荒多年、亩值为零的闲废土地 。变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现代农业的新型生产基地 。
农村的土地资源是很丰富的 。关键在于统筹规划 。连片整合;在于谋筹产业 。落地项目开发;在于多方投资 。配建基础设施;在于农技集约化 。培训劳动技术型人才;在于正确处理与农民经营关系 。拓宽农民增收路子 。实现土地经营规模化 。在该基地规划设计、实施开发、配套建设过程中 。深感最辣手的事是三个方面:
一是在签订土地租货合同中 。在同村、组班子、党员骨干、农民代表的“几下几上”协同合同条款、基本达成认可的基础上 。在逐家农户证签中 。面临签字人难找、地块面积四界难确、地面着物补尝难统一的“三大痛点”压头 。土地承租公司组织五、六名专业人员连续奋斗两年多时间 。对800多块土地板块的四至界限、面积、青苗补尝等 。逐处拉索丈量、逐亩计算金额、逐户处理历史遗留 。当面现场对算签字 。不管酷暑寒冻 。坚持起早贪黑 。爬山越岭 。做到不误“农”工 。不失言百姓 。不较正农民利益 。为了合同签字 。先后四次派专人到广州、深圳和江浙地区 。用“乡友联线、步藤摸瓜”方式 。千方百计寻找到当事人签字 。以自己的德善行为 。把工作细化到农民心坎上 。实践检验 。公司签约逐一到位 。利益兑付一丝不苟 。合同执行无任何遗留 。为项目建设扎紧了根基 。
二是资金缺乏 。基础设施配建标准不高 。该项目属国土部门设计、实施招投标和竣工验收付款 。投资建设方出资300多万元、费用有缺口;施工方看重施工利润;土地经营方看重设施配建到位 。前期费用成本200余万元 。短期回收难 。资金压力大 。总之 。前期配套不足 。后期 建设难赋 。道路、沟管、水源、环保等设施配建比较粗放 。保障率较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