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发配的人为什么中途不跑?( 四 )


1910年 。清政府公布《大清新刑律》 。采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刑法体系 。将主刑分为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五种 。也就彻底废除了流刑 。
其他观点:
因为被发配的人虽然有罪 。但不傻 。倘若在流放途中逃跑 。哪怕成功也会带来更坏的结果 。
自古以来 。流放就是非常严重的一种刑法 。被流放者要从舒适安逸的环境跋山涉水数千里 。来到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边疆地区 。或是成为戍守边疆的炮灰 。或是成为披甲人的奴隶 。不但要忍受一年四季严寒酷暑 。还要免费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 。流放仅仅好过死刑一丝罢了 。既然被发配边疆是如此痛苦的一件事 。为何犯人不选择中途逃跑呢?

古代被发配的人为什么中途不跑?

文章插图
笔者认为 。犯人不选择逃跑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逃跑的成功率微乎其微
古时候犯人想要在流放过程中逃跑 。难度系数简直比当代犯人越狱还要大!
和电视剧中看到的情节相似 。古代犯人在被流放前会被戴上手撩脚镣 。严重一些的甚至还会挂上一个几十斤重的木枷(当然要是长途跋涉应该会换成几斤重的) 。这一系列措施完全束缚住犯人的行动能力 。连走上两步都不容易 。更不要说趁机逃跑了 。
不仅如此 。流放途中并非只有犯人 。还有负责押解工作的官差 。如果流放路途较短 。押解人员则是有编制的官差 。要是路途较远 。官府会找来一些游手好闲的地痞无赖 。命他们负责押解工作 。
这些人没有其他本事 。就是敢打敢拼心狠手辣 。对他们来说押解工作有不少油水可以捞 。自然会愿意认真完成 。如果有人打算中途逃跑 。就是断了他们的财路 。这些地痞流氓会用手中的水火棍与腰刀让犯人明白社会的险恶 。
古代被发配的人为什么中途不跑?

文章插图
或许有人会问 。如果犯人武艺高超 。是不是可以在击败押解人员后跑路?
对此笔者只能说大家想多了 。因为古人的战斗力远没有我们相信的那么强 。项羽算是古人武力值的天花板了吧?可即便是他 。在垓下之围中全副武装也仅仅只能击杀敌军百余骑 。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 。古代那些武艺高强的将领 。最多只能单挑几十个人 。并且还必须建立在带来武器装备的基础之上 。要是赤手空拳 。随便十来个士兵就能将其拿下 。至于“千人敌”“万人敌”只不过是夸张的比喻罢了 。
日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3名技艺高超、体力不凡的击剑高手迎战50名普通击剑手 。每个人身上挂着一个气球 。气球破裂代表死亡 。
最终结果是 。这3人仅仅杀了25个人 。便因体力不支折损了2人 。剩下一名高手单独杀死4人后同样败下阵来 。
由此可见 。哪怕再强的人体力值都有上限 。而且这个上限并不夸张 。
公平对决的情况下尚且如此 。犯人被手撩、脚镣、木枷束缚住的时候就更不用说了 。全副武装的押解人员占尽优势 。哪怕犯人武艺再高强也无法与之抗衡 。况且大部分犯人毫无武艺可言 。倘若反抗换来的只能是一顿毒打 。
所以 。想要在押解人员的眼皮底下成功逃跑 。难度系数大的离谱 。
古代被发配的人为什么中途不跑?

文章插图
二、逃跑成功后无路可走
逃跑只能算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逃跑成功后该如何生存下去 。此时犯人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
逃跑成功后 。犯人有两条路可以走:
①前往其他城镇村落 。隐姓埋名苟且偷生 。
②跑到荒无人烟的山沟沟里 。自给自足 。
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 。两条路都行不通 。
先说第一条路 。众所周知 。古代为了防止一些奇奇怪怪的人乱入 。各城池之间以路引作为凭证 。只有拥有路引的人才能进入城池 。作为被发配边疆当苦力的犯人 。怎么可能会有这种东西?
即便犯人侥幸进入城池 。也根本无法生存 。哪个客栈旅馆敢留宿一个戴着手撩脚镣的陌生人?哪个百姓敢将货物卖给形迹可疑、鬼鬼祟祟的外人?
不仅如此 。古代官府还会根据犯人的罪行 。在他们的脸上刺字 。这就是所谓的“墨刑” 。刺字的目的不仅仅是羞辱犯人 。也是为了增加犯人的辨识度 。让他们无处可逃 。
所以 。被流放者逃跑成功后如果选择进入城池 。无疑是自投罗网 。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抓回来 。接受更加残酷的惩罚 。
古代被发配的人为什么中途不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