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不同评价?( 二 )


其他观点:
楚汉战争中尽管项羽被刘邦打败 。可是项羽的名声 。流传千古 。甚至比当了皇帝的胜利者刘邦更容易被人记起 。千百年来 。“西楚霸王”被赋予了悲情英雄的符号 。不知多少次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里 。

如何看待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不同评价?

文章插图
唐朝诗人杜牧曾《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
江东弟子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
杜牧很显然是说 。胜败乃兵家常事 。男子汉做大事要忍辱负重 。项羽你根本不需要自尽乌江 。江东的人才多的是 。你过去江东 。完全是可以重新开始的 。
杜牧是惋惜项羽的失败 。更是说项羽自尽是不能忍辱负重 。心胸不够宽广的表现 。为什么不能过江东再来呢?
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曾写诗《叠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
江东弟子虽犹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从字面上都能明白王安石所说的意思:项羽疲于作战 。在楚汉之争中失败了 。即使项羽回到江东 。江东还有很多的青年壮士 。他们还会与项羽从新开始吗?
如何看待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不同评价?

文章插图
王安石比较直白实际的指出:项羽的失败是不可改变的 。即使他能回到江东 。江东的子弟民众也不会再支持他卷土重来了 。
还有女诗人李清照 。写项羽的诗更是有名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做鬼雄 。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写这首诗时 。正好是到了乌江附近 。李清照触景生情 。内心对自己丈夫不平判乱逃跑的行为颇有看法 。
再有当时金兵南侵 。南宋当局在抵抗与和谈之间 。犹豫不定 。抵抗不坚决 。造成向南窥逃的局势 。
李清照不由得心生豪气 。以项羽宁可自尽不回江东的豪情与气节 。来抒发自己恨不得拿起武器 。奔赴战场杀敌的一腔报国热情 。
如何看待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不同评价?

文章插图
可以说 。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 。不肯回江东” 。基本上决定了项羽在历史上的“英雄”地位 。
【如何看待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不同评价?】根据楚汉战争的局势 。还是很赞同王安石的说法 。比较客观 。项羽的祖父项燕当时就是战败回了江东 。想重新再来 。结果被秦军追杀 。项燕见楚王已死 。也只好自尽 。
同样 。刘邦自然不可能让项羽回江东 。给他时间是其卷土重来 。一定会追杀项羽 。活要见人 。死要见尸 。才会罢休 。所以 。项羽根本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
欣赏李清照豪情万丈的同时 。也感叹 。项羽如果不是李清照这首诗 。或许很难成为英雄 。
其他观点:
如何看待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不同评价?

文章插图
杜牧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 。后世人称小杜 。以区别老杜(杜甫) 。又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以区别李杜(李白杜甫) 。
杜牧不但文采出众 。军事才华也很厉害 。在军事上的很多建言诗作都能显示其独到眼光 。
如何看待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不同评价?

文章插图
关键是!唐诗发展到这个时候 。已经渐渐有了宋诗的影子 。尤其以小杜作品特别是绝句中为明显 。虽然也有“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样浪漫的诗句 。但是却也有很多还是说理的名作 。比如《过华清池绝句》《赤壁》《题乌江亭》《题桃花夫人庙》《题木兰庙》等等 。在这些作品中 。诗人都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率为代表作 。名作 。
胜败兵家事不期 。
包羞忍耻是男儿 。
江东子弟多才俊 。
卷土重来未可知 。
如何看待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不同评价?

文章插图
《题乌江亭》这一首 。小杜的意思是项羽别怕失败 。别怕丢人 。向中国足球学习 。来他个屡败屡战 。再找人来打过 。不过胜负也就不敢说了 。“卷土重来”可以 。但是未可知 。
如何看待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不同评价?

文章插图
我们知道两宋是词的巅峰 。相比之下 。诗虽然也有很多佳作名作 。但是比唐就差远了 。并且后人之于宋诗多诟病的一个话题就是 。长于说理 。这一点两宋诗人多不能免 。比较有名的比如欧阳文忠“耳目所见尚如此 。万里安能制夷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意态由来画不成 。当时枉杀毛延寿”《明妃曲二首》等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