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赵孟頫写的《道德经》?


没有资格评价 。太高 。只能学习 。
其他观点:
赵孟頫小楷《道德经》是他在元朝延佑三年三月63岁时写的 。在卷首 。赵氏绘了一幅老子画像 。其后便是洋洋洒洒的整卷小楷书道德经 。赵孟頫此小楷经卷 。深稳多姿 。温润闲雅 。下笔无一点尘俗气 。正如文征明所云 。“小楷精绝 。殆无遗恨” 。
如何评价赵孟頫小楷道德经?作为赵体书法的追随者 。自年初以来 。我认真学习研究了赵孟頫小楷道德经 。并恭恭敬敬地原大通临了4遍 。说实话 。我没有资格评价 。结合临习谈点个人的领悟体会 。
一、用笔精到而不失清灵爽利 。“赵体”的姿媚完全体现在这幅作品 。赵氏一生曾多次书写小楷《道德经》 。其晚年书写的这卷小楷 。书法结体严谨 。笔画精到 。精工中透静穆之氮 。稳健中露灵动之神 。他非常喜爱扁平的结构 。近于一种偏爱 。在这种扁平的字的结体中 。由于重心的降低而获得一种稳定感和平衡感 。这与他心灵深处的矛盾达到了沟通 。体现了他希望一种稳定的平衡 。希望在风波迭起的官宦生涯中得到一种安定乃至安全的生活……这些都能引起我们的审美联想 。
二、楷法谨严而不失圆活飘逸 。表现为“赵体”的圆润流转 。字里行间往往显露出一种安闲自得的韵趣与恭敬兢业的意味 。此卷端庄严正 。兼有魏晋小楷的笔意 。唐代小楷的严谨法度 。整幅作品结体稳健 。疏密适宜 。笔画舒展 。虽法度严谨 。但姿态绰约 。流美潇洒 。丝毫无板滞局狭之气 。从用笔、体势和姿态来看 。赵氏显然以二王的萧散风神来作为借鉴的 。他又时楷时行 。随手变换字形 。也颇具安闲自得之趣 。然而他又一笔不苟 。在乌丝栏中洋洋五千言的一点一画 。一字一行 。都排次顶接而成 。颇见肃敬之意味 。
三、气息接晋而不失技巧精美 。这幅小楷中的高超技巧 。完美展示了“赵体”书法的精熟和姿韵 。赵氏崇尚复古 。用笔取法二王 。兼收众家人长 。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他几乎可以毫不费力地变幻着相同的字的字形 。如《道德经》开头有一句“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有三个“善”字 。无一相同 。各得其妙 。此种变化如“以”字、“无”字、“难”字、“则”字等等 。随处可见 。赵孟頫是用一种精良的软笔 。纯用其毫尖 。在提按和行止间 。刻画着小楷的节奏与韵律 。颇见其书法的精熟和姿韵 。
四、赵氏小楷 。上承晋唐 。下启明清 。后世难有与其匹敌者 。宋三百余年 。在苏、黄、米的倡导与带领下 。行草书成绩斐然 。然善小楷者寥寥无几 。赵孟頫一出 。以其圆转流动的笔势 。温润闲雅的结体 。有晋人之韵无唐人之拘的小楷书风 。给书坛带来生气 。自赵以后 。小楷书法蔚然成风 。祝枝山、文征明、董其昌等无不受赵之影响 。同时赵孟頫小楷中高超的用笔技巧以及字里行间显露出的安闲自得的意趣 。也深深影响着他的行书 。
由此 。是否可以这样领悟:中国的书法虽没有物象 。没有悦目的彩色 。但是它完全能体现出书法家的心灵与审美意趣 。欣赏者只有通过各种信息去捕捉 。才能将目光投射到作品的深邃之处 。真正体味到精妙所在 。
我是@牧心观道。欢迎关注交流!

如何评价赵孟頫写的《道德经》?

文章插图
如何评价赵孟頫写的《道德经》?

文章插图
如何评价赵孟頫写的《道德经》?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我学了两年赵体 。主要是青山吟 。保母帖和赤壁赋 。洛神赋 。要回荅这个问题 。首先要从赵公的背景说起 。赵氏是皇族 。有优越的受教育和利用书法的环境(要求) 。加上妻子管道升 。其书法不在赵氏之下 。再说 。赵氏有个好基友 。鲜于枢 。经常互相切磋交流和临习 。二人笔法结构也极为相象 。
楷书四大家之三家都是唐楷 。唯独加上百年之后的赵揩 。说明了什么 。可想而知 。
赵氏书法是对二王的最集中继承和发展 。楷书有行书笔意 。行书夹杂有草书字 。买活多变 。章法合理 。学起来好入手 。但学好了实在太难 。历史上有几人写赵体成功的??
赵体书法堪称一绝 。“日习万字 。立马可取” 。又有几人做到!!
【如何评价赵孟頫写的《道德经》?】题者这幅字 。是赵氏晚年作品 。笔法老辣和对字的理解 。对作者意念的理解 。又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所以 。这幅字 。不建议初学者临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