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了重阳节的习俗特点的诗句是?


历代文人、学者借重阳节之际抒情达意 。写出无数情景交融 。并深刻体现民族文化传统的佳作 。在众多描述重阳节习俗的古典诗词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刻鲜明的民族精神 。这些诗文脍炙人口 。广为传颂 。使重阳节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至今 。
一、重阳节历史渊源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 。二九相重 。成为“重九” 。《易经》中 。“六”为阴数 。“九”为阳数 。所以重九亦叫“重阳” 。重阳的源头 。最早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 。农事备收 。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 。祗敬必饬 。”“是日也 。大飨帝 。尝牺牲 。告备于天子 。”可见 。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 。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

写出了重阳节的习俗特点的诗句是?

文章插图
《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 。佩茱萸 。食蓬饵 。饮菊花酒 。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 。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追求长生 。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 。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 。四民并藉野饮宴 。”由此可知 。庆祝丰收、驱邪避灾与欢宴祈寿 。已构成了重阳节的主题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屈原在《远游》中提到:“集重阳入帝宫兮 。造旬始而观清都” 。此刻的“重阳”指天 。并不是节日 。
而将“重阳”与九月九日并称的记载却在三国时代 。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月往来 。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 。而日月并应 。俗嘉其名 。以为宜于长久 。故以享宴高会 。”因此 。重阳节被定为农历的九月九日 。而此时则已明确记载了重阳节的饮宴习俗 。
写出了重阳节的习俗特点的诗句是?

文章插图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中说:“余闲居 。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 。而持醪靡由 。空服九华 。寄怀于言 。”据传 。重阳赏菊就起源于陶渊明 。又因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 。所以又称“菊花节” 。
六朝时 。重阳节俗形成 。糕类成为节令食品 。《隋书》载童谣曰:“七月刈禾伤早 。九月吃糕正好 。\"唐代称其为“麻葛糕\" 。宋时已习称“重阳糕\" 。明清以后又多称为“花糕\" 。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 。像座宝塔 。上面还有两只小羊 。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地方还在糕上插一小红纸旗 。并点蜡烛灯 。这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 。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
二、诗词中的重阳节及习俗
重阳节 。时值深秋 。是一年中最撩人情思的节日 。澄净苍穹 。金菊斗艳 。秋粮丰收 。大地一派成熟与收获;西风萧瑟 。草木凋零 。人共菊花 。内心无限感慨与喟叹 。重阳节在展示自然物衰败调零的同时 。也预示着成熟与收获 。这种特质就具有了引发人的悲戚与快感的双重功能 。
写出了重阳节的习俗特点的诗句是?

文章插图
1、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具代表性 。诗人王维在与上层社会的接触当中 。对世态炎凉和统治阶级的腐败生活有了深刻认识 。思乡怀亲之感和难以派遣的孤独在举目无亲的诗人心中爆发 。因而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句 。在这重阳佳节中 。诗人孑然孤单的形象进一步体现出抒情主人公寂寞凄凉的心境 。和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在“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 。诗人巧妙地运用兄弟重阳佳节插茱萸登高这一富有浓厚的时代和地方色彩典型意义的生活习俗来表现兄弟思己的情思 。从而更加深了诗人珍视兄弟手足之情 。思念家乡的心绪 。这是王维的重阳节 。游子思乡怀亲 。
《风土记》中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 。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所以重阳之日 。人们纷纷采摘其枝叶 。连果实用布缝成一小香囊 。或佩戴于臂 。或插戴于发 。佩茱萸是重阳最有特色的节俗 。因此重阳节也称为“茱萸节\" 。登高野宴也称为“茱萸会\"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 。茱萸雅号“辟邪翁” 。菊花又名“延寿客” 。
写出了重阳节的习俗特点的诗句是?

文章插图
2、唐代文人所写的重阳节登高诗众多 。而杜甫的《登高》别具一格 。杜甫创作此诗之时 。疾病缠身 。生活困顿 。全诗通过对凄凉秋景的描写 。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 。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萧瑟的秋风 。凋零的枯木 。凄清的秋景反衬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凉心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四句诗 。写出了诗人远离故乡长期漂泊 。而暮年多病 。重阳佳节独自登高 。不禁满怀愁绪 。因疾病缠身 。佳节登高却不能饮酒解愁 。国势艰危 。仕途坎坷的万般愁绪 。却也无以排解 。这是杜甫的重阳节 。赤子忧国伤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