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对于当代人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这句话可以说放在哪个时代都不过时 。都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指导意义 。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句话其实是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都有其自身的优点 。所谓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再优秀的人也会有不足 。再不堪的人也会有亮光 。所以我们不要轻易嘲笑哪一个人 。因为他的身上肯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
那么怎么去学习他人呢?“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则是说明了学习方法 。把别人的有点拿过来学习 。缺点可以当做自己的一面镜子 。看看自己有没有 。有的话就要改正 。这是我们学习和工作中一定要遵守的哲理 。希望我们都本着谦逊的态度 。本着宽容的心胸 。本着高大的格局去向身边的每一个学习 。
其他观点: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是小学语文课里就学到的东西 。但毕竟理解不深不透 。随着知识的积累 。对此有了深刻的认识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只要遇到对方超越自己 。帮助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就会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 。这也是孔子语录里流传最广 。使用频率最高的其中一句 。对后人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其中心思想就是要求我们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
对于这篇课文的原文 。我不想再来详细解读 。一来是因为文字表达篇幅较大 。而且浪费别人宝贵的时间 。这也是现在出现的文字阅读落后于视频观看的原因之一 。二来是大家学的比我更好 。是我需要向大家学习 。不该在此搬门弄斧 。让人见笑 。这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对我的影响 。所以说我要向大家好好学习 。为此 。我只讲一下我对这三句话的理解和我个人的一些理论 。
我的理解是体现了古贤人的智慧 。他虚心问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 。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 。而且以不善者为师 。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 。修身养性 。增长知识 。都是有益的 。最主要的就是互相学习 。对于促进和推动当代人的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我的理论是既然是互相学习的意思 。那就与时俱进 。改一下老祖宗的语录 。叫“二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用的是三人行 。并不是说三个人一同行走 。而是用人称代词我你他三个称谓 。放大到我们你们他们便指所有的人 。他把所有的人用善和恶来区分 。取善驱恶 。我用第一和第二人称我和你 。把他去掉 。也就是二人行必有我师 。在我和你当中 。你就是我的老师 。你身上肯定会有我学习的东西 。一个人不是绝对的善和恶 。而是善与恶并存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古人由于时代局限 。很注重道德 。用善与恶来区别有道德和没道德 。拿到现在就用好与坏来进行原则上的区分 。二人行就是我和你 。除了自己 。都是老师 。我要向你学习 。三人行虽然变成二人行 。人数虽然减少 。但学习的范围却在扩大 。三人行是指其中的你或他 。而二人行却是所有的你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 。这是我个人的理论和观点 。不代表任何人 。说的不对 。请批评指正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对于当代人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对于当代人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感谢提问 。这句话出自《论语· 述而篇第七》 。意思是三个人在一起走路 。其中必定可以有让我学习的人 。别人的优点我可以学习 。别人的缺点我可以引以为戒 。并加以改正 。孔子认为 。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安身立命 。成就事业 。就必须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力 。这一点对于现在的我们同样有着深刻意义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对于当代人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文章插图
现在我从家长角度说说我的观点 。除了学习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我觉得还有必要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分清什么是善 。什么是不善 。
我们可以以杭州小女孩为了玩游戏 。爬出窗子上 。坐在三楼窗台上玩游戏这个事件为例 。这样做危险不说 。亲生母亲阻止 。她还动手打了自己的亲身母亲 。我们大多数人会把问题归结为网瘾 。其实还有大多数的悲剧来源于大人和孩子的判断能力 。没有办法辨明真伪和对错 。
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 。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元的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面对庞大的互联网 。如果我们不想让类似的错误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不是你天天看着孩子就能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们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判断能力 。只要他们有判断的意识和分清对错的能力 。很多悲剧就不会发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