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界历史上,孙正阳有哪些故事?


孙正阳先生 。有名京剧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 。京剧名家 。有“江南名丑”的美誉 。
话说就这样 。孙正阳在这条坎坷的路上印下了一个个脚印 。并且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个为人称道的丑角形象 。其中人们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智取威虎山》中的栾平了 。很多观众正是通过栾平认识了孙正阳 。可是孙正阳说 。他曾经演的是杨子荣 。
大家都知道 。他演现代剧 。演栾平演得很好 。观众印象当中对他演栾平印象很深 。其实他在64年的时候他还演过一段杨子荣 。演了很长时间 。那时 。他和童祥苓他们一起出国演出的 。等回来的时候 。那时他们是三团 。他们在北京刚演完了《智取威虎山》 。这《智取威虎山》是李仲林演杨子荣 。纪玉良演少剑波 。他们在北京演出 。毛主席看完了肯定说 。这戏很好 。结果回来要他们都排 。下来就是他演杨子荣 。童祥苓演少剑波 。那时候他们在“大舞台”演了很久 。不过过去的杨子荣他都是以武的为主 。武生为主 。唱功比较少 。后来让他演栾平呢 。他觉得也无所谓 。因为他是丑角 。按说演栾平他也合适 。所以他演栾平呢 。他也把他演得安上很多技巧 。
妻子筱月英是孙正阳艺术上的知己 。当年正是对戏剧艺术共同的追求 。使他们走在了一起 。一出京越合作的《小放牛》便是他们的红娘 。
那时候因为筱月英她是演越剧 。越剧呢 。那时候她对京剧比较欣赏 。因为她喜欢他们的基本功比较好 。那么她演越剧呢 。想向京剧学点基本功 。再来加强自己在台上的表演 。因此她经常 。他们那时候在“大众”演出的时候 。他们“正字辈\"全部在大众剧场演出的时候呢 。她总会常常去看戏 。就是因为和京剧界有经常来往的关系 。那么那时候她在演出《钗头凤》 。她印象很深的 。在长江大戏院演出《钗头凤》 。孙正阳他们来看她的戏 。《钗头凤》不是要哭的吗 。那么他在下面拿着一块手帕 。假装在擦眼泪 。也哭得好像要死要活 。其实是假的 。那么大家这个样子好像互相就蛮熟悉了 。后来就是要唱《小放牛》吗 。孙正阳来教她唱《小放牛》 。大家经常呆在一起 。就比较从工作当中再逐渐逐渐就发展成为谈朋友了 。结婚以后 。生活上大家蛮客气的 。因为很少碰着 。因为他要到外地去演出 。她也要到外地去演出 。一出去都三个月、六个月 。从前剧团都要巡回演出的 。所以大家碰着也蛮客气的 。
同甘苦 。共患难 。夫妻俩携手走过了风风雨雨 。感情更加坚定 。当时如今儿女们都已经长大了 。虽然他们都没有继承父母的事业 。但是戏剧艺术始终是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 。从小他们就是父母最严格的观众 。
他们家里最开心 。她印象最深的就是 。他们家里晚上吃宵夜很开心的 。大家戏散场了以后 。回到家里吃宵夜 。这时他们几个 。这时有小孩了 。儿子、女儿 。两个女儿 。一个儿子 。位子全抢好了 。大家像对号入座 。全坐好 。全像听故事一样 。如果今天是看了她的戏回来 。那么好了 。她变成 。他们开她批判会了 。那么要跟她(筱月英)讲这里不对 。那里不对 。孙正阳讲她这里不对 。儿子讲她那里不对 。女儿讲她这里唱得不对 。好了 。那她是重点的批判对象 。那么只好虚心接受 。什么地方怎样 。什么地方怎样 。改正 。也是为了提高 。共同探讨 。但是他们的探讨不是很严肃的 。就是比较自然的 。大家吃宵夜啦 。所以每天吃宵夜总会每天有故事的 。假如孙正阳演出回来 。也是同样的 。大家位子抢好 。都要对他说怎么 。怎么 。不过说她比较多一点 。说他比较少一点 。
孙正阳是幸福的 。有了家人的支持 。他在事业上更加潜心钻研 。在一步步的艺术实践中 。孙正阳逐渐领悟到了塑造丑角形象的艺术真谛 。他所演的角色各具特色 。活泼幽默 。丑角也不再是以往人们心中插科打诨的形象 。
他觉得演一个丑角确实很不容易 。要把他演好 。所以他后来就觉得演来演去演丑角就演出了他自己的风格 。他很反对丑角在舞台上真是演得很丑 。这个艺术本身就是一个美的享受 。你看舞台上就可以感觉到 。有的小丑画得很脏 。很难看 。他们有的人 。他觉得演丑角 。演那个丑角 。把他演得看上去就是他(我)们说话叫什么 。就叫“恶心” 。那就没意思了 。所以 。丑角演他的神 。他觉得 。我们演他的风趣、幽默 。京剧艺术本身就是写意的东西 。不是完全写实的 。把被迫害的犯人还能那个打扮 。还仍穿绸子 。还能干什么 。像那个“富贵衣” 。叫“富贵衣\" 。就是小生红鸾禧穿的那个绸 。补一块 。补两块 。他也用缎子补得很漂亮 。都是很艺术化的 。他从化妆方面 。服装上就有所改革 。不是化得很脏 。他觉得艺术的东西就是给人美的享受 。所以他的表演就是一个“丑而不丑 。丑中见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