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格律诗?需要注意什么?( 二 )


4、七绝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押韵)
从上述平仄格律示例中可看出:
绝句中 。第二句和第三句平仄相同 。诗家称之为“粘”;第一句和第二句 。第三句和第四句平仄相反 。诗家称之为“对” 。重要的再说一遍:“粘对”是格律诗独有特点(诗句五字的标称为五绝 。七字的标称为七绝) 。非“粘”非“对”的诗不是格律诗 。是古体诗(诗句是五字的 。就标示为“五古” 。七字的就标称为“七古”) 。标称格律诗体裁形式 。是为了便于按体裁要求来审美 。
从上述平仄格律示例还可看出:首句第二字平声 。就叫“平起”;首句第二字是仄声 。叫做“仄起” 。
“平起”的五言绝句中 。按“两两交替”原理在每句开头加上与句首平仄相反的两字 。就演变出“仄起”的七言绝句 。
“仄起”的五言绝句中 。每句开头增加与句首平仄相反的两字 。就演变出“平起”的七言绝句。见前面所述平仄示例 。
将上述平仄格律重复一遍 。就演变成律诗平仄格律了 。例如 。平起首句不入韵的五绝格律重复一遍就演变出五律平仄格律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依此类推 。七绝格律平仄重复一遍
就演变出七律格律平仄了 。这里不再赘述 。注意了 。律诗中的中间两联必须是对仗!
对仗与对偶不同 。上下句平仄相反 。词性与句式结构相同 。双数句押韵 。是对仗区别于对偶的基本规则。前者是格律诗平仄押韵格律 。后者是各种体裁都使用的修辞方法 。前者有严格的平仄要求 。后者没有平仄要求 。只要求词性与句式结构相同即可 。前者切忌“合掌”(上下句相同位置的字词和句意相近或相同) 。后者不忌“合掌” 。前者避免上下句意思重复 。“惜墨如金”;后者重复强调 。突出某种思想感情 。“泼墨助势”!
严格遵守平仄格律 。是格律诗体裁形式赖以存在的根本原则 。任何以“因律害意”为借口来否定平仄 。其实已脱离了格律诗的讨论范畴 。
平仄规则与思想内容的完美结合 。是格律诗创作审美的最高追求 。
格律诗创作审美 。在平仄押韵标准上有两把“尺子”。平水韵是古代格律诗创作审美“尺子” 。中华新韵是现代格律诗创作审美的“尺子” 。前者是古代皇帝“钦定”的 。适用于与古人对话 。后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为平仄押韵依据 。顺应当今国家大力推广普及使用普通话的历史发展需要 。适于今人对话!当二者平仄押韵出现冲突时 。作为今人理应与时俱进 。在现代格律诗创作审美实践中 。首选中华新韵作统一“尺子” 。力避在两种不同“尺子”上的意见分歧 。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到提高现代格律诗质量上来 。使格律诗逐步走向大众化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诗贵“意境” 。诗贵真情 。格律诗与其他文学体裁形式的作品一样 。讲究酌词炼句 。古人推敲提炼诗句的典范不少 。“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等古代名句都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佳话 。值得我们在现代格律诗创作审美实践中积累借鉴!
说格律
七律·十一庚(中华新韵)
无孤巧借措辞通 。
对仗犹须上下从 。
切忌三平齐尾聚 。
当心仨仄靠边容 。
粘连叶韵求佳境 。
用典寻源效杜工 。
替换多音成美律 。
免除复字入诗丛。
“无孤” 。即无“孤平” 。“巧借措辞通” 。即巧借汉字众多同义词、近义词来替换通融 。
“上下从” 。即上下句平仄相反 。词性与句式结构相同 。
“切忌三平齐尾聚” 。即规避三个平声字在句尾一齐出现 。
“当心仨仄靠边容” 。即注意不要用三个仄声字挨着容纳在句尾 。
“杜工” 。即杜工部(杜甫) 。
“替换多音” 。即用同义字或近义字替换诗句中出现的多音字 。避免多音字带来的多音多义模糊不清 。力求准确鲜明 。
“免除复字” 。即用同义字或近义字替换除对仗叠字之外的非对仗重复用字 。
更多诗联创作审美常识 。可关注并点击我头条号头像进入主页 。分别点击“文章”、“问答”、“微头条”等栏目 。有图文原创详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