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国时期的江湖人士李金鳌你有什么评价?


历史上的李金鳌 。艺术作品把他洗白了而已 。其实就是个稍有名气的混混 。大约40几岁就死了 。
李金鳌的故事 。一部分是市井流传 。现在的人 。更多则是听郭德纲的单口相声得知的 。而郭德纲的相声 。也是一部分来自民间俗传 。另一部分出自作家冯骥才先生的小说《俗世奇人·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鳌》 。

对民国时期的江湖人士李金鳌你有什么评价?

文章插图
据说李金鳌生于清末 。关于其“二次折腿”云云 。多是以讹传讹 。并不可信 。
真实的李金鳌也曾有过“义举” 。但另一关键人物并非小杨月楼 。而是天津地面上另一位京剧名伶 。外号“孙一啰”的孙宝臣 。冯骥才先生曾说过 。这是《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鳌》的原型 。
故事也很简单 。孙宝臣在大户人家卖唱 。台下有人起哄架秧子 。言“孙菊仙半路出家”云云 。意指水平不行 。大户人家觉得丢了脸面 。将孙宝臣赶出府院 。扣了一应家伙 。非要孙宝臣拿50大洋来 。道歉赔脸面 。然后才肯给东西 。孙宝臣万般无奈 。求告于李 。当时李金鳌在天津卫地面小有名气 。那所谓“大户人家”虽殷实却没什么后台 。李金鳌派人每日向其院中扔死猫一只 。其人家吃李金鳌一吓 。乖乖将唱戏的家当退还孙宝臣 。孙宝臣感李金鳌之情 。将李金鳌“义举”串成戏文于市井唱颂 。
图上是孙宝臣 。
对民国时期的江湖人士李金鳌你有什么评价?

文章插图
至于李金鳌之死 。是因为得罪了另一位天津卫的大行家 。书法家、教育家严范孙先生 。
天津卫有一制作风筝的能人 。名叫魏元泰 。人称“风筝魏” 。一次 。其制作的风筝 。上有严范孙亲笔题字 。在试飞时掉落 。不知因何落入李金鳌手中 。李金鳌因其珍贵 。狮子大开口 。讹诈风筝魏 。风筝魏无钱赎回 。只得以“风筝是严屚生老爷家定做 。得罪不得”为由 。告知李金鳌 。据传李金鳌一时狂悖 。不仅损毁了风筝 。还对严范孙出言不逊 。
严范孙先生早年入翰林 。后出任贵州学政、学部左侍郎等职 。戊戌变法失败后返回天津创立南开大学 。严范孙先生虽正直厚道 。但其门人有不忿者 。决计为天津卫除了这一害 。于是密告黑白两道 。对李金鳌下了格杀令 。未几 。李金鳌死讯传出 。
图为南开校父严范孙先生 。
对民国时期的江湖人士李金鳌你有什么评价?

文章插图
除去那些传说 。这两件事是真实历史上发生的 。依此看来 。李金鳌只是一个普通的稍有名气的混混 。非侠义豪杰 。也非大奸大恶 。鲜有义举 。更多是民间毒瘤 。
人们总是喜欢那些浪漫英雄主义的故事 。但现实就是现实 。《征服》里 。孙红雷把刘华强演得像个英雄 。也不过只值一死的犯罪分子罢了 。
其他观点:
评价李金鳌 。应当先读读《津门英雄谱》这本书(也就是著名的“混会论”) 。里面的开篇部分“李金鳌开逛” 。其实就是理解李金鳌 。进而理解天津的“混会儿”文化 。很重要的一把钥匙 。
独立地看 。“李金鳌开逛”实际上是一部很精彩的短篇小说 。有浓郁的屠格涅夫风格——讲故事 。讲得干净 。纯粹 。不修饰 。也不评论 。评书的精髓就在于“评” 。为什么对这么精彩的故事 。艺人却不“评”了呢?
【对民国时期的江湖人士李金鳌你有什么评价?】不评不是无话可评 。而是有话不能说 。不敢说 。说不得 。李金鳌开逛(实际上就是正式当“混会儿”)的起因 。是愤于有人在他的“家门口”——永丰屯——调戏妇女 。凭着一股“好汉护三村”的勇气 。拦轿子挨打 。正式“开逛” 。之后才是“锦衣卫桥二次折腿” 。名镇天津卫 。然而 。我们先看看 。究竟是谁这么大胆子 。敢光天化日之下调戏妇女呢?是天津卫大名鼎鼎的童府——家里抬轿子的 。
评书艺人在表现“抬轿子”的段落时非常细腻、不厌其烦地的描述每个轿夫的位置 。功能 。以及抬轿子的技术细节:如何扶轿杆子 。如果甩袖子 。如何让轿杆颤起来 。让轿子里面的人坐得舒服 。打人时如何撤轿杆子……这种细腻的描述不是评书艺人要开抬轿子培训班 。而是暗含着向听众指出了一个简单的事实:这群欺负人的家伙 。不过是一群伺候人的 。抬轿子的轿夫!
说起来 。马路上对妇女言语调戏几句 。就算在那个年月 。也不能说是死罪过 。人家骂一顿 。低头走人 。也就是了 。然而不 。堂堂童府抬轿子的 。有人敢拦轿 。他就敢大言不惭“兄弟 。赶紧走 。不然我打折你的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