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拼音及翻译( 二 )


但是 。在长期的流亡生活中 。他遭受了卫、郑等国的冷遇 。五鹿人的嘲弄和曹共公的侮辱 。在姜氏和随行人员的帮助下 。他开始转变并逐渐成熟起来 。当僖负羁借机送来厚礼时 。他便能接受晚饭以示领情 。退回璧玉以示不贪 。处理得颇为得体 。而当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时 。他也不再“安之”了 。
重耳性格的变化发展 。在楚、秦更为突出 。楚成王设宴招待他时 。成王居功要挟 。当场要求报答的许诺 。重耳这时既要考虑自己的处境 。不能过分得罪楚国 。又不能有损于晋国 。是很难回答的 。但他却答得非常巧妙 。他首先说明楚国地大物博 。不应对晋国有何奢望 。不仅婉言拒绝了楚王的要求 。而且也间接地讽刺了楚王的贪欲 。当楚王再次逼问时 。他便貌似温文谦逊 。其实更加柔里带刚地说 。要以“避君三舍”作为报答 。但“若不获命” 。便要“与君周旋” 。这里已没有半点流亡公子寄人篱下的卑躬屈膝之态 。而是答得堂堂正正、不卑不亢 。显得有理、有力、有节 。短短几句 。不仅又一次顶住了楚王的无理要求 。也表明了自己的志向 。同时还维护了自己祖国的尊严 。这时他俨然是一个政治家的风度 。表明他已开始从远大的政治目标来考虑和处理事情了 。到了秦国 。秦穆公的女儿怀嬴伺候他时 。他对她很不礼貌 。怀嬴生气 。重耳便马上赔罪;当重耳要过黄河回国时 。其舅舅向他告辞 。重耳立刻知其用意 。马上赌咒发誓说 。回国后一定和舅舅同心同德 。因为这时他已有更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更加敏锐的政治见解了 。他深知秦国是他回国称君的主要靠山 。如果得罪了怀嬴 。就可能毁其大事;如果回国后不用子犯等一帮人 。不仅孤掌难鸣 。而且会丧失人心 。所以他这时再也不敢像在齐时那样 。在妻子和舅舅面前耍无赖 。而是显得像一个知过能改、谦让雍容、不记前仇、宽厚待人的政治家了 。尤其是秦穆公宴请重耳 。在宴会上赋《六月》 。让他回国后能像尹吉甫辅佐周宣王一样辅佐周天子时 。重耳立刻“降 。拜 。稽首” 。这就充分地反映了他已愈来愈具有强烈的建立霸业的雄心壮志了 。
就这样 。作者通过对重耳流亡生活中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言行和细节描写 。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他从一个幼稚无知、贪图享受、胸无大志的贵族公子 。经过苦难的历程 。受到了磨炼 。最后成长为一个有志气、有胆略、有见识、有度量、称霸中原的政治家的性格发展过程 。读罢掩卷 。重耳那与姜氏、子犯耍无赖的形象 。那对僖负羁“受飧返璧”的形象 。以及他与楚成王、秦穆公对话的种种情态无不一一浮现在眼前 。这些形象是那样鲜明、那样清晰 。真是栩栩欲活、呼之欲出 。令人不得不拍案叫绝 。叹服作者对重耳形象塑造的成功!
在塑造人物形象时 。作者还采用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交替运用的手法 。文章开头写晋人伐蒲城 。“蒲城人欲战” 。说明蒲城人对他比较拥护;在流亡中 。一些国家给重耳以礼遇 。虽都是各自从本国的利益出发 。但同时也表明他还比较得人心;作者还通过僖负羁之妻、叔詹及楚子等人的谈话中对重耳君臣的评价 。从侧面反映了重耳及其从者是有才能有智慧的 。文章后半部分则多用正面描写 。但也时有侧面的映衬 。这样正、侧描写交替使用 。就能把人物的性格、形象刻画得更加鲜明、更加丰满 。更具有典型的意义 。
重耳四十三岁出亡 。六十二岁回国 。一共在外十九年 。经过八个诸侯国 。经历了许多事情 。其中可写的材料是相当丰富的 。但作者始终围绕着主要人物、主要矛盾来叙写 。当详则详 。当略则略 。详尽处 。波澜迭出、妙趣横生;简略处 。一笔带过、十分经济 。这使整篇文章显得重点突出、繁简适宜 。可见作者的选材、剪裁、谋篇、布局之功 。也是非同凡响的 。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拼音及翻译】的确 。这是一篇优秀的、很值得一读的史传文学作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