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如果立了庶出的长子后,又生了嫡子怎么办?


古代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遵循的继承原则就是立“贵”、“长” 。先贵后长 。但这仅仅是一种需要遵守的制度 。真正实行的时候也是遵守这种制度的 。只是最终的结果却不一定就真的是嫡长子继承 。毕竟在古代的大家族甚至皇室中 。斗争是极为残酷的 。能笑到最后才是赢家 。

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如果立了庶出的长子后,又生了嫡子怎么办?

文章插图
唐高宗李治的原配王皇后没有生子 。因此在652年立的太子就是庶长子李忠 。李忠的生母只是一个宫人 。身份很低微 。在李忠被立为太子的这一年 。武则天的长子李弘出生 。虽然当时武则天还不是皇后 。而李弘也不是嫡子 。但很快就是了 。
655年 。李治和武则天并肩作战 。终于实现了废王立武 。武则天成为李治的皇后 。而李弘顺理成章的就成为了李治的嫡长子 。第二年的正月 。许敬宗就上书李治废庶立嫡 。然后李弘就成了太子 。李忠被降为梁王 。惊恐不安的李忠并没有活太久 。在664年被武则天陷害致死 。
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如果立了庶出的长子后,又生了嫡子怎么办?

文章插图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就是春秋时期的鲁隐公和鲁桓公兄弟俩 。鲁隐公息姑是鲁惠公的庶长子 。而鲁桓公允是鲁惠公的嫡子 。兄弟俩年龄相差很大 。允的生母仲子原本是鲁惠公为息姑准备的妻子 。结果因为仲子的美丽而将其占为己有 。原本的王子应该是息姑 。允出生后就变了 。但是鲁惠公在允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所以让息姑继位暂代国政 。等允长大后再将国君之位还给允 。
自然的 。后期的交接并不是很顺利 。还没等鲁隐公将国君之位还给允 。允就在有心人的挑拨下迫不及待了 。命人将鲁隐公杀死 。然后允继位 。即鲁桓公 。
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如果立了庶出的长子后,又生了嫡子怎么办?

文章插图
隋朝二世而亡我们就不多说了 。但只说李世民的这一举动就造成了大唐很长时间内的皇权动荡 。李世民的嫡子们就有样学样 。最后便宜了嫡三子李治 。唐朝在很长时间内坚持的都是嫡长子继承制 。但嫡长子真正继承皇位的却没有几个 。这也说明了即便定下了规矩还是会有斗争 。
当然 。在嫡长子继承制的时代 。也还有本来立的太子是嫡长子 。后来改立庶子的情况 。李隆基的上位就是最好的例子 。李隆基只是李旦的庶次子 。原本按照继承制是不可能轮到他做太子的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 。在李旦第一次登基的时候 。太子就是嫡长子李成器 。
但是后来李旦让位于母亲武则天而做了皇嗣 。再后来是相王 。唐中宗去世后 。韦后想要效仿武则天称帝 。结果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 。将李旦扶立为皇帝 。可以说李旦的这个皇位是李隆基争来的 。所以李隆基是太子的最佳人选 。即便他不是嫡长子也不是庶长子 。但是他是最有资格做太子的人 。李成器也赶紧表示应该立贤 。因此原本属于嫡长子的太子之位就被李隆基这个庶子所得 。
其他观点:
无论出身早晚 。庶出就是庶出 。只要有嫡子诞生 。即便庶出已经被确立为继承人 。还是有很大可能被废掉 。改立嫡子为继承者 。但凡事都要考虑实际情况 。庶出够优秀的话 。由庶出作为继承人也是可能的 。
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如果立了庶出的长子后,又生了嫡子怎么办?

文章插图
嫡长子继承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 。贯穿千年的传统的东方继承制度 。其核心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用大白话来解释的话 。那就是确立继承人 。要从嫡出里选择年纪最长而不是最贤能的;如果实在没有嫡出只能从庶出中选择的话 。也要选择生母相对更高贵的那个 。
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如果立了庶出的长子后,又生了嫡子怎么办?

文章插图
如果是皇族 。皇后之子自然就是嫡出 。可纵观千年历史真正由嫡出元后之子身份继承大统的皇帝屈指可数 。如果皇后年轻而且受宠 。那么皇帝并不会着急立庶子为储 。可若是皇后失宠或者已经丧失生育能力 。那自然可以放心确立庶出为储 。
无论帝王家还是寻常百姓家 。册立庶出自然是因为没有希望立嫡出 。如果确立了庶出长子为继承人之后又有嫡子诞生的情况少之又少 。真的出现这种情况 。庶出还是非常有可能让出继承之位的 。毕竟嫡庶尊卑有别 。正所谓“有嫡立嫡 。无嫡立长” 。
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如果立了庶出的长子后,又生了嫡子怎么办?

文章插图
【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如果立了庶出的长子后,又生了嫡子怎么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