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


完是完整的意思 。璧指和氏璧 。归是归还的意思 。赵指战国时期的赵国 。
完璧归赵合起来就是:和氏璧完好无损的归还赵国 。
完璧归赵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个典故 。这个典故涉及到一个人和一块宝玉和氏璧 。

《完璧归赵》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

文章插图
和氏璧的来历
相传和氏璧最早是来自春秋时期的楚国 。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 。卞和在荆山里得到一块未经加工的璞玉 。璞是没有经过加工的玉 。卞和凭经验认为这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玉 。于是卞和带着这块玉去见楚厉王 。想献给国君换取赏赐 。楚厉王就让宫中的玉匠去鉴定这块玉 。玉匠查看过后说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楚厉王大怒 。认为卞和欺骗了他 。于是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 。
楚厉王死后 。楚武王即位 。卞和又带着这块璞玉去见楚武王 。楚武王就让宫中的玉匠去鉴定这块玉 。玉匠看过后仍说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楚武王也很愤怒 。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右脚 。
楚武王死后 。楚文王即位 。卞和此时已经失去双腿 。无法走路 。卞和仍不死心 。抱着那块璞玉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 。哭干了眼泪后又继续哭血 。非常凄凉 。楚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 。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 。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 。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 。无罪而受刑辱 。于是楚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 。见真是稀世之玉 。命名为和氏璧 。
《完璧归赵》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

文章插图
和氏璧神奇的流转经历
楚国得到和氏璧后 。认为其非常珍贵 。视为国宝 。一直在珍藏在楚国 。
400年后 。当时的楚威王为了表彰相国昭阳的巨大的功劳 。将和氏璧赏赐给昭阳 。昭阳得到和氏璧后也非常爱惜 。
直到有一天 。昭阳率宾客游赤山 。把和氏璧拿出来供人观赏 。不料众人散去后 。和氏璧不翼而飞 。怎么查也不到和氏璧去了哪里 。
又过了50年 。直到公元前283年 。赵国的一个缪贤叫宦官 。在集市上用五百金买得一块玉 。令人想不到的是 。经过玉匠的鉴别 。认为此玉就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 。赵国当时的国君是赵惠文王 。听说和氏璧在赵国出现 。于是就据为己有 。和氏璧就这样到了赵国 。
《完璧归赵》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

文章插图
完璧归赵典故经过
公元前283年 。秦国听说和氏璧到了赵国 。为了得到这块玉 。秦昭襄王向赵国提出用15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 。赵国经过商量 。认为如果不同意 。会引发秦国的愤怒 。如果同意 。又怕秦国得了玉又不给城池 。很犹豫 。于是找来了蔺相如 。经过商议 。蔺相如说:我愿意出使秦国 。假如秦国真的把城池来换 。我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国 。如果秦国不交城池 。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完整整地带回来 。
于是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秦昭襄王召见蔺相如 。蔺相如双手捧着和氏璧 。献给秦王 。秦王接过和氏璧 。很仔细的观看 。果然是纯白无瑕 。秦王非常高兴 。一直在看 。然后依次递给身边的大臣、嫔妃观看 。却绝口不提拿城池来换和氏璧的事 。
蔺相如在边上看到秦王这个样子 。就知道秦王没有打算拿城池来换玉 。于是蔺相如上前对秦王说:和氏璧有个瑕庇 。一般人看不出来 。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一听 。就把玉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拿到玉后 。后退几步 。身子靠着柱子 。很生气的对秦王说:当初秦赵两国说好的 。拿15座城池换这块玉 。现在秦王您绝口不提城池的事 。想必是根本不愿意换 。想独占赵国的玉 。现在我拿着这块玉 。如果秦王一定要逼我的话 。我就抱着这块玉 。让自已的脑袋和玉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
秦王没有办法 。又不能硬抢 。于是拿出地图 。在图上指出了15座城池的位置 。蔺相如看出秦王还是没有真心 。于是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皆知的宝物 。如果一定要换 。大王要先斋戒5天 。然后举行隆重的仪式来交换 。秦王只好同意了 。
然后和氏璧还是在蔺相如手里 。蔺相如见秦王没有真心实意 。连夜派人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到了5天后 。秦王派人来找蔺相如要玉 。蔺相如说:秦强赵弱 。秦国想得到和氏璧 。必须先交割15座城池给赵国 。然后赵国把和氏璧献给秦国 。现在和氏璧我已经派人送回赵国了 。
秦王见蔺相如这样说 。而和氏璧已送回赵国 。就算把蔺相如杀了 。也得不到什么 。就只好做罢 。后来秦国也没有拿15座城换取和氏璧 。和氏璧经蔺相如一起到了秦国转了一圈 。又回到了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典故的完整由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