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蔺子

马蔺子《中药大辞典》:马蔺子拼音Mǎ Lìn Zǐ
别名蠡实(《本经》) , 荔实(《别录》) , 马楝子(《本草图经》) , 马莲子(《河北中药手册》) 。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鸢尾科植物马蔺的种子 。8~9月果实成熟时割下果穗 , 晒干 , 打取种子 , 除去杂质 , 再晒干 。
原形态马蔺(《唐本草》) , 又名:旱蒲(《礼记》) , 剧草、豕首、三坚(《本经》) , 荔(《说文》) , 马薤(《礼记》郑玄注) , 马莲(《释草小记》) , 蠡草(《纲目》) 。
多年生草本 , 高约25~30余厘米 。根茎粗壮 , 根细而坚韧 。叶基生 , 线形 , 长20~40厘米 , 宽3~6毫米 , 先端渐尖 , 全缘 , 下部带紫色 , 质较硬 , 光滑无毛 , 平行脉两面凸起 , 7~10条 。花茎近上端有3片叶状苞片;花淡蓝紫色 , 1~3朵 , 生于花茎顶端 , 花被6 , 2轮 , 下部联合成筒 , 外轮匙形 , 向外弯曲而下垂 , 内轮倒披针形 , 直立;雄蕊3 , 密接在花柱外侧 , 花药长;蜂蕊1 , 子房下位 , 狭长 , 花柱3深裂 , 扁平 , 柱头呈花瓣状2裂 。蒴果纺锤形 , 具三棱 , 先端细 。种子多数 , 红褐色 , 为不规则的圆形 , 有棱 。花期4~6月 。果熟期8~9月 。
生境分部生于向阳的山野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主产江苏、辽宁、河北、北京等地 。
性状干燥成热的种子为扁平或不规则卵形的多面体 , 长约5毫米 , 宽3~4毫米 。表面红棕色至黑棕色 , 摹部有黄棕色或淡黄色的 。种脐 , 顶端有合点略突起 。质坚硬 。切断面胚乳肥厚 , 灰白色 , 角质性;胚位于种脐的一端 , 白色 , 细小弯曲 。气微弱 , 味淡 。以赤褐色、饱满、纯净者为佳 。
炮制拣净杂质 , 筛去灰屑 , 捣碎或武火炒至鼓起为度. 。
《纲目》:"凡入药炒过用 , 治疝则以醋拌炒之 。"
性味甘 , 平 。
①《本经》:"味甘 , 平 。"
②《别录》:"无毒 。"
③《蜀本草》:"寒 。"
归经①《得配本草》:"入阳明经血分 。"
②《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
功能主治清热 , 利湿 , 止血 , 解毒 。治黄疸 , 泻痢 , 吐血 , 衄血 , 血崩 , 白带 , 喉痹 , 痈肿 。
①《本经》:"主皮肤寒热 , 胃冲热气 , 风寒湿痹 , 坚筋骨 , 令人嗜食 。"
②《别录》:"止心烦满 , 利大小便 , 长肌肤 。"
③《唐本草》:"疗金疮血内流、痈肿等病有效 。"
④《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气烦闷 , 产后血运并经脉不止 , 崩中带下 , 消一切疮疖肿毒 , 止鼻洪吐血 , 通小肠 , 消酒毒 , 治黄病 , 敷蛇虫咬 , 杀草毒 。"
⑤《纲目》:、"治小腹疝痛、腹内冷积、水痢诸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