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脉"并没那么神

中医讲“望、闻、问、切”四 诊合参,西医讲“望、触、叩、 听”综合判断,目的都是要从 疾病复杂多变的征象中,尽可 能搜集到能够全面反映疾病 本质的病理资料,然后通过分 析判断、去伪存真的消化过 程,最终为疾病做出科学的诊 断,而决不就疾病表现出的某 些表象轻率下结论 。
不少人把脉诊视为神秘 莫测的东西,甚至经常为此 对医生运用的其他诊法产生 误解 。脉诊,又称“切诊”,俗称 “号脉”,是医生通过按压患者 的脉搏,就其位、数、形、势的 不同表现,了解患者机体功 能活动盛衰、健康状况好坏、 患病部位深浅、疾病形势轻 重的基本方法之一 。除脉诊 而外,医生见到的、听到的、闻 到的患者的表现和患者亲身 感觉到的最突出、最痛苦的 症状,往往要比医生从脉诊 中所获得的印象更直接,也 更重要 。
中医认为,望而知之是 谓“神”,闻而知之是谓“圣”,问而知之是谓“工”,切而知之 是谓“巧” 。“神圣工巧”,脉 诊不仅排在老末,而且仅仅 被视为一种技巧 。
中医历来提倡四诊合 参,全面综合来自各个方面 的资料后才对疾病做出最终 的诊断 。在所有的手段中,脉 诊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只 能作为参考 。一些患者片面 理解脉诊的作用,就医时不 主动在其他诊疗方法上搞好 配合,不愿意把病情说给医 生听,却一味在诊脉上“考医 生”或让医生猜哑谜,这既是 对中医诊病方法缺乏全面了 解的体现,也是对自己不负 责任的表现,弄不好还会耽 误病情 。【“号脉"并没那么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