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医理论研究与发展战略专家共识

一、中医理论是中医学数千年临床实践经验和学术思想的结晶,是中医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中医药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和前提,是在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中需要首先予以关注和支持的战略核心,在中医药发展及健康中国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要地位 。  二、近30年来,中医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未来深化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相比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中医理论的发展现状尚难以满足人们健康保障、中医临床实践和中医药相关产业快速增长的需要 。主要表现为传承不力、创新不足、转化滞后、应用指导作用不强等 。  三、目前制约中医理论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意识不强、人才匮乏和机制体制束缚等方面 。对中医理论的战略性地位、学科属性的特殊性和存在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中医理论研究队伍不足、不强、不稳,研究体系不够完善 。基于现代还原论科学模式形成的机制体制,加上对成果应用端急功近利的盲目追求,严重束缚了中医理论的创新发展 。  四、在当今大数据、大科学、大健康的新时代,中医理论有其固有的原创优势 。认知当代中医理论的发展应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应从战略科技特区的高度前瞻性、系统性布局中医理论科学研究和体系建设 。中医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并举,中医理论的研究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兼顾 。  五、未来一段时间是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应着重关注中医理论体系的传承创新,注重对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防治规律与理论提升的应用创新和以关键理论科学问题为主体的先导创新 。坚持中医理论研究中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充分吸纳先进科学技术和方法,多形式、多途径开展中医理论研究 。  六、在中医理论科学研究中,注重整体设计,系统布局,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注重面向临床需求,植根产业实践,以实际问题为向导,强调实效,重点突破;注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合作研究,协同创新 。  七、倡导以国家重大中医理论研究项目为纽带,带动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 。创造条件建立国家中医理论研究中心及省市地区分中心,建设中医理论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融入多学科、多方法/技术,构建完整的中医理论研究体系,为中医理论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  八、倡议中医理论研究科研院所、高校、其他行业机构联合,建立多学科协作的中医基础理论联盟或虚拟研究院,优势互补,活跃学术交流,激发思路,联合攻关 。建设包括经典学科、各家学术流派、中医文献学科等在内的中医大基础学科群 。  九、人才培养应成为中医理论创新发展的首要工作 。应着力培养、引进、充实、完善中医基础研究队伍,以人才为本,实施中医理论人才战略 。呼吁设立中医理论研究专门人才计划,着力建立中医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培养一批中医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呼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其他学科人才加入中医理论队伍,优化人才结构和梯队 。  十、呼吁制定特殊政策,推动包括研究生培养、经费管理、学科建设、就业、聘任、激励奖励等相关机制体制改革,改善中医理论创新发展的软硬件环境 。呼吁设立单列的中医理论研究重大专项,进一步发挥国家层面支持中医理论研究的主导和主体作用 。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切实保障中医理论研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大会执行主席: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张伯礼   中国针灸学会会长 刘保延   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 王 键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 论研究所所长 胡镜清【新形势下中医理论研究与发展战略专家共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