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是因为哪首诗引起的?( 二 )


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 。苏东坡也统统作出了交待 。承认自己就是看不惯新政 。
其中有些诗 。御史台的官员看不懂里面的真意 。苏东坡主动指出来 。给他们上课 。详加解释 。他们才醍醐灌顶 。大长见识 。
比如《和韵》诗中的“嘉谷”、“莨莠”等语 。苏东坡说这是在讥今之小人轻君子 。如莨莠之夺嘉谷 。后面意言君子小人各自有时 。如夏月蚊虻纵横 。至秋自息 。另外又取《诗经》中“忧心悄悄 。愠于群小” 。皆以讥讽当今进用之人为小人也 。
……
因为这些诗 。有三十九人受到牵连 。其中官位较高的是司马光 。
国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宰相王珪等人喊打喊杀 。必欲除苏东坡而后快 。
苏东坡本人在狱中也作好了必死的打算 。

“乌台诗案”是因为哪首诗引起的?

文章插图
苏东坡平日和一些心目中的正直大臣诗文唱和 。写“独鹤不须惊夜旦 。群乌未可辨雌雄”“腐鼠何老吓 。高鸿本自冥”等句自比独鹤、高鸿 。把变法派比喻成乌鸦、老鼠 。
这些“独鹤”、“高鸿没有一个肯出面替他求情 。反而是那些被指称为“乌鸦”、“老鼠”的变法派大臣出力搭救 。
其中 。章惇为了搭救苏东坡 。还和王珪撕破了脸面 。
当然 。最能决定苏东坡生死的 。还是王安石劝宋神宗那一句“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回头想想 。早在熙宁七年 。苏东坡还做了《王莽》、《董卓》两首诗来痛斥王安石 。
最终 。宋神宗下令对苏东坡从轻发落 。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乌台诗案”就此销结 。
最后补一笔 。苏东坡刚刚逃出生天 。老毛病就犯了 。信笔写下了“平生文字为吾累 。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 。城东不斗少年鸡”的诗句 。
真是江山易改 。秉性难移 。
其他观点:
“乌台诗案”是因为哪首诗引起的?

文章插图
首先 。为什么说乌台诗案是宋朝文艺政策的一个转折 。是因为 。在宋朝建立之初 。宋太祖赵匡胤就立下了规矩 。要求不得杀文人 。否则就是违反祖宗的家法 。因为宋太祖总结了前代甚至是唐朝的教训 。看到军事割据给政权的稳定带来的灾难 。而赵匡胤取得政权 。就是手中掌握了军权 。所以宋朝开国之初 。就定下了重文轻武的政策 。在国内实施开明的文艺政策 。这也造就了宋朝文学艺术的发达 。促进了宋朝文学艺术形成了高峰 。但是在宋神宗的时代 。在王安石变法引起的残酷的党争中 。宋神宗有点坐不住了 。当新党的一些奸邪小人千方百计找苏轼的麻烦 。从他的诗文中吹毛求疵找各种毛病的时候 。宋神宗似乎忘记了祖宗的家法 。一开始甚至想把苏轼弄死算了 。幸亏苏轼得到了几个太后的欣赏 。还有朝内的一些正直之士的求情 。才把苏轼贬到黄州了事 。这件事情也是开了一个“因言获罪”不好的头 。
之所以说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文学艺术创作生涯的转折点 。是因为 。这场无妄之灾恰恰帮助苏东坡 。从一个年轻气盛的才子到儒道佛兼修的哲人 。到宋朝最伟大的文学艺术家的转变 。因为 。苏东坡被贬黄州之后 。他的哲学思考、作文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苏轼也从苏轼成为苏东坡 。
所以 。要感谢乌台诗案 。感谢那些处心积虑陷害苏东坡的小人们 。是他们促进了一个大师的自我实现 。这也恰恰证明了孟子的那句话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
一场乌台诗案 。让苏轼成为苏东坡 。让苏东坡完成了自我实现 。
好 。我们现在来看看 。到底是哪些文章 。被小人们找到陷害苏东坡的证据?让苏东坡差一点一命呜呼 。也导致苏东坡的夫人因为这件事 。一怒之下烧了他的大部分文集?
“乌台诗案”是因为哪首诗引起的?

文章插图
元丰二年(1079)三月 。苏东坡从徐州调动到湖州 。苏东坡在徐州期间 。因为带领军民抵御大洪水 。颇受神宗的赏识 。就把他调到湖州 。苏东坡按照惯例 。得写一份思想汇报 。一方面表达自己的忠心和感谢之情 。另一方面也说说自己接下来应该怎么去做 。这本来就是例行公事 。但苏东坡是个有思想又有点大大咧咧的人 。说话不注意 。结果在充满尊敬和谦卑的文字中 。被人找到了破绽 。这篇文章叫《湖州谢上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