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争议的焦点
后世千百年来 。关于这两首诗孰优孰劣的比较 。从无确切定论 。但主流的观点却有两种:一种即元朝诗论家方回《瀛奎律髓》所说的“格律气势 。未易甲乙” 。即两首诗不分高下;第二种则如清代学者沈德潜般对崔颢《黄鹤楼》倍加推崇 。认为其“擅千古之奇” 。李白的诗则无法比肩 。
而此外却还有一种观点 。则是认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后来居上 。成就超越了《黄鹤楼》诗 。
持这种观点的一般认为:
首先 。《黄鹤楼》诗开风气之先 。而《凤凰台》则仿效在后 。所谓先来后到 。《黄鹤楼》是有天然的优势 。再者 。仿效因为要受到诸多条条框框的束缚 。一般是难出佳作的 。而要后来居上 。就更是难上加难 。因着这种思维惯势 。《凤凰台》某种程度上是被低估的 。
其次 。从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律诗规范上看 。李白的诗都要更高一筹 。
思想性:两首诗都是怀古感怀之作 。也都写到一个“愁”字 。但同一个愁 。意蕴却是截然不同 。崔颢的《黄鹤楼》抒发的是浓重的乡愁 。是借景来抒一己的情怀 。格局较为狭窄;而李白的《凤凰台》 。抒发的却是伤时忧国的感慨 。在诗句中将国家兴亡、历史与现实紧密关联 。思想上无疑更壮阔深远些 。
艺术性:诗贵其“简” 。古人常认为字惟其少 。意惟其多 。这才有了所谓炼字炼句 。开头同样是描写景物 。抒发台去楼空、世事无常的感慨 。崔颢用了四句“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而李白仅用了两句“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便已将语意概括清楚 。不可谓不惜字如金 。
格律规范:作为近体诗 。即律诗 。格律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而崔诗前四句明显是古风句 。没有格律可言 。虽也可说是自然浑成 。流水行云 。但毕竟不及李诗的结构井然 。独具一种气势 。
文章插图
笔者看法
笔者认为 。对于一篇作品的评价 。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审美取向 。而每个阅读者又有自己的审美标准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 。(便觉上述诸家之论 。尚有未到之处 。)因此也不揣愚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
首先 。我们先从立意和构思上 。分析一下两诗的特点 。就立意而言 。崔诗以传说起笔 。身登江楼 。目随悠悠白云 。自然思接千年 。忆及当年仙人跨鹤故事 。然仙人终属虚妄 。黄鹤也一去不返 。悠悠千载 。今古所同者唯天边无尽之白云尔 。心念及此 。思绪便不得不拉回现实 。而目光再与眼前之春景相接 。睹晴川草树 。烟波生于水上 。又情不自禁地生出乡关何处的惆怅 。通篇弥漫着一种无法排遣的愁绪 。立意高妙 。浑然天成 。无半点斧凿痕迹 。
李诗以游凤凰台开篇 。传说南朝刘宋年间 。曾有凤凰栖于金陵之凤凰山 。首联便借凤凰之一去不返 。暗示六朝繁华也如梦幻不可复寻 。唯江水日夜奔腾不息 。可作见证 。颔联将“凤去台空”之意进一步发挥 。昔日东吴之盛事固然已为陈迹 。而在历史上取吴以代的晋朝不也只剩下荒冢数堆了吗?经此联之一承 。沧桑之感顿生 。此情无计可消除 。遂将目光投向远处之江天白鹭、依稀云山 。以自求旷怀 。却不料鹭洲云起 。令人复生浮云蔽日、奸佞塞路的感慨 。两诗立意同臻妙境 。未易轩轾 。而在构思上 。崔诗遵循这样的路线:忆仙——抒情(人去楼空)——设景(晴川草树)——抒情(愁) 。李诗则是这样谋篇的:忆凤游——抒情(凤去台空)——设景(吴宫花草之类)——抒情(俱成往事)——设景(三山二水等)——抒情《长安不见之愁) 。相对而言 。李诗更多一重曲折 。
文章插图
李诗则用”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转接 。便觉气势壮阔 。思落天外 。而由天边之浮云蔽日联想到朝廷之奸臣塞路 。暗含古人“邪臣之蔽贤 。犹浮云之障日月也”之意 。极其自然 。故以遣词造句而论 。崔妙在浑然天成 。李则胜在组织精工 。”
第三 。情感力度的比较 。两诗在抒情上有个共同点 。即感情都在后半部分得到强化 。且都因景生情 。意旨深远 。对于这样的佳作 。最好的评判标准便是艺术感染力的大小 。然而就这一点而言 。历来意见也不一致 。明人王世懋认为崔诗更具感染力 。因为李白本已愁绪满腹 。并非因登台而生愁 。而崔颢因登楼远眺 。见江上之景而生乡愁 。自然而然 。此论颇中肯繁 。但也未可遽许为探骊之论 。有的学者则认为 。崔颢是为一身一己的归宿而愁 。李白是为奸臣当道 。贤者不得见用而愁 。因此两者的境界便有高下之别 。李诗更具积极意义 。
推荐阅读
- 新媒体运营可以找代运营公司吗?
- 史蒂芬金的哪部作品最恐怖?
- 单反相机的长焦镜头价格 单反相机的长焦镜头
- 送友人登金陵凤凰台,月下独酌,静夜思望月怀远,求上联?
- 笔记本键盘贴膜有必要吗 笔记本有没必要贴键盘膜
- 中国光伏高管在德国机场被抓:属“陈年个案”,德国警方早有准备
- 为什么《肖申克的救赎》可以长期霸占影史上第一的宝座?
- 重庆地铁1号线运营时间 重庆地铁6号线运营时间
- 象刘禹锡《乌衣巷》一样写兴衰变迁的诗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