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如何理解?符合现代的人生价值观吗?( 二 )


立志高远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尊崇社会法度 。追求人生理想 。这是每一个想要取得成功的人所必须拥有的条件 。
所以 。“诗”、“礼”、“乐”虽然在具体作品层面上的作用并不如古代重要 。但其背后所代表的含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
未来在黑夜隐匿 。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 。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 。欢迎关注与交流 。
其他观点:
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 。自立于学礼 。完成于学乐 。”意思是说人的修养 。开始於学诗 。自立於学礼 。完成于学乐 。儒家认为 。诗、礼、乐三者是教化民众的基础或者说三种载体与手段 。必须恰当利用 。因此 。“兴於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谓是儒家的教育思想的概括 。进一步 。则可以归结为审美教育思想 。
『兴于诗』的兴当起字讲 。就是最初下手处要先学诗 。为什么学诗?《尚书.舜典》里面说到 。「诗言志 。」换句话说 。学《诗》是为了要立志 。学贵立志 。要学你首先得立志 。所以要先学《诗》 。这就《中庸》里面讲到的 。「率性之谓道」 。率性就是顺着自性 。也就是你能够回归自性 。你能顺着性德 。那你才是真正证道 。这都是诗所言之志 。所以「兴于诗」是先要立志 。
「立于礼」?诗和礼要同时学 。为什么?《中庸》里头说到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这讲我们的情 。情会发出来 。喜怒哀乐之未发是叫中 。发了之后要中节 。这叫和 。中节就是要用礼做为度数 。诗一般都是任情而发 。没有感情很难写诗 。所以「诗发乎情 。而止乎礼」 。所以学《诗》最高的境界在志于道 。但是道必须要用礼才能够成就 。
「成于乐」 。这是讲到礼和乐的关系 。音乐天地之和 。和有调和的意思 。美善的音乐像天地所调和出来的旋律 。十分的和谐 。真正听进去了 。可以入天地人合一的境界 。像记载里面讲的 。舜王那时候制作的韶乐 。你看孔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 。真正听进去了 。吃什么味道都不感觉到了 。整个人身心跟天地合而为一 。真正的乐有这样的效果 。所以「成于乐」就是为了成就自己的性德 。成己性 。你看 。诗、礼、乐都是帮助我们回归自性的 。这才是真正圣贤学问 。
我们这一代 。现在是等于补习传统文化 。从小就没怎么学 。现在补习 。我们看到孔子从乐悟入 。他只能从一样来悟入 。他不能同时学两样 。这样很难悟 。诗书礼 。他是学了一样再一样 。心专就能入 。所以光“兴于诗”还不行 。要“立于礼” 。立脚点要站在“礼”上 。这个“礼”就是《礼记》的精神 。包括了哲学的思想与科学的精神 。“成于乐” 。最后的完成在乐 。古代孔子修订的《乐经》 。没有传下来 。失传了 。《乐经》大致是发挥康乐的精神 。也就是整个民生育乐的境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