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易经》最后一卦,是\"未济\"呢?( 二 )


为什么《易经》最后一卦,是\"未济\"呢?

文章插图
“小人勿用” 。通常的解释 。是“伐 。国之大事” 。所以作为“小人”的一般庶民 。不可据此爻行事 。其实 。文王称殷纣为“小人”更恰当 。这是占卜殷纣不要效仿商高宗攻打周国 。
总之 。《既济》之卦 。看似“六爻皆当位有应” 。可是其中蕴含着“初吉终乱”之象 。
其“六二 。妇丧其髴(fu) 。勿逐 。七日得 。”“上六 。濡其首 。厉” 。也当有其事所指 。只是后人都搞不清了 。
前面说到的几件实事 。到春秋战国时 。就已经众说纷纭搞不太清了 。
为什么《易经》最后一卦,是\"未济\"呢?

文章插图
接着来看《未济》卦 。就更容易理解文王的思路了 。
《未济》卦 。其象为水火不容 。阴阳错位 。给人以“剑拔弩张”“局面胶着”之感 。
然而 。《诗》云:“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 。”“未” 。是“未成” 。但又是“未终” 。
龚自珍曾发感慨道:“《未济》终焉心缥缈 。百事翻从缺陷好 。吟到夕阳山外山 。古今谁免余情绕 。”
细品《未济》卦之六爻 。的确是“吟到夕阳山外山”情势 。
“初六” 。小狐“濡其尾” 。显然柔弱无力 。面临困难 。
“九二” 。“曳其轮 。贞吉” 。只要“只要拽动车轮 。坚持向前” 。便可守正则吉 。
“六三” 。“未济 。征凶 。利涉大川” 。大业尚未成功 。必还遇到很大险阻 。然而总体上却可风浪无碍涉过大川大河 。
为什么《易经》最后一卦,是\"未济\"呢?

文章插图
“九四” 。“悔亡” 。去除颓丧;虽九四不正 。与二、三互震 。有用兵之象 。三年伐鬼方 。这个“鬼方” 。当不同于《既济》的那个 。更似指殷商 。四 。至上为艮 。卦象有坎川 。以“山川”赏封于“大国” 。《象曰》:“志行也” 。或许 。这意味着后来的征讨商纣而建周 。
“六五” 。以柔居离之中 。离为火 。有光明文明之象 。五为《未济》之主 。故曰“贞吉” 。五失位本有悔 。变正则为“乾之九五” 。故曰“无悔” 。《易》中“君子” 。多指君王 。“君子之光 。有孚吉” 。象“九五之尊”的周天子之德 。光被天下 。坎为孚 。五居互坎之上 。应在二 。二亦在坎 。孚而有应 。故曰“有孚吉” 。
“上九” 。上应在三 。三为坎 。坎为孚 。坎水有酒水之象 。因三在坎中 。上也居互坎之上 。故曰“有孚于饮酒”;然失正居上后 。令本有其咎变正应三为“无咎” 。“濡其首 。有孚失是”则不然 。上九所应在坎 。坎为孚 。“失是”即“失正” 。失于正道 。便头在水中了 。饮酒失德 。这更像是占卜商纣的命运 。所以《尚书.酒诰》以殷商为戒 。强调节制饮酒之重要 。
为什么《易经》最后一卦,是\"未济\"呢?

文章插图
说回到《未济》卦辞 。
虽二、五爻失位 。但六五以柔得中 。有谦和之气;天地之气相交 。交而通 。故曰“亨” 。
“小狐” 。应解为文王自指 。《易》有“大人虎变”“君子豹变”之语 。然此时 。姬发尚未“王天下” 。故曰“汔济” 。“汔” 。即将 。几乎;“汔济” 。即将成功 。“濡其尾” 。力弱 。像周族当时局面 。但《彖》曰:“虽不当为 。刚柔应也” 。各爻均能以阴应阳 。以柔应刚 。
很可能 。文王便据《未济》卦 。坚定了忍辱负重、兴兵克商的信念和决心 。
《系辞下》第九章有“《易》之为书也 。原始要终 。以为质也”一大段话 。可以作为理解《未济》卦意义的辅助 。
为什么《易经》最后一卦,是\"未济\"呢?

文章插图
译成白话是——《周易》这部书 。追寻事物的原始势态 。探求事物之最终结局 。然后将由始至终反映事物的道理 。归纳为一个个卦体 。六爻互相错综 。只反映特定时间内的阴阳物象 。象征事物开始的初爻 。意义难以理解;而象征事物终极的上爻 。意义则比较好理解 。这就如同事物发展的本末一样 。初爻的爻辞 。比拟事物的开端;上爻 。则决定事物的最终形态 。如果错综其物象而数算其卦徳 。辨别是非吉凶之理 。则没有二、五之中爻 。就不能完备其道理 。
读《易》 。不可离开“作《易》者”所处的局势、时代;解《易》 。定须关注其中的“转圜易变”思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