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的《蝉》到底说了什么?( 二 )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 。是从上面两句引发出来的议论 。意思是“蝉儿栖身高处 。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 。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沈德潜说:“命意自高 。咏蝉者每咏其声 。此独尊其品格 。”这一托物寓意的名句 。既是写景 。也是抒怀 。是唐诗中最早咏蝉的 。很为后世称道 。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 。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 。他生性耿直孤傲 。不合于世 。显示出一种内向、孤僻、深沉的性格特征 。虞世南借蝉咏怀 。表明自己立身高洁 。不需任何凭藉 。自会扬名 。情景交融 。显得十分和谐自然 。这两句用的是比喻 。蝉声远传不是借藉于秋风的传送 。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美 。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 。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读者可从中想像到人格化了的蝉儿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可谓巧妙至极 。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言“不做良臣之辞 。不托飞驰之势 。而名声自传达于后”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展示了一个清狂自负、踌躇满志的士大夫形象 。

虞世南的《蝉》到底说了什么?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唐诗中的蝉 。其实是有着高尚的品质 。一如人一样 。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 。一起来看看 。
虞世南的《蝉》到底说了什么?

文章插图
蝉 。雅名蜩 。俗称“知了” 。在夏、秋季鸣叫 。声音响亮 。吸树汁为食 。它本是一种昆虫 。但由于它常居高枝 。古人误以为是靠餐风饮露为生;又因它体态娇美 。声音连续悠扬 。于是人们发挥想象 。赋予了它优良的品质 。诗人常把它作为高洁的象征 。并往往托物言志 。寄寓自己高洁的情怀 。
小时候 。家住农村 。十分喜欢捕蝉 。一到夏天 。那也正是暑假的时候 。屋后面有一片树林 。最喜欢中午的时候拿着竹竿 。和好面筋 。不顾酷暑去树林里面捕蝉 。听着蝉鸣 。抬头向树上望去 。不久便能找到蝉的藏身之所 。这时候 。把和好的面筋放到竹竿的尖尖上 。慢慢举起竹竿 。小心翼翼得靠近蝉 。然后迅速朝蝉翅粘去 。蝉就逃不脱了 。
那时候小学课本里一首诗写的好: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
虞世南的《蝉》到底说了什么?

文章插图
今天 。借回答问题 。体味诗词里的蝉 。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
隋朝旧臣虞世南 。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后 。由于才高学广 。为人正直 。深得器重 。于是 。他笔下的鸣蝉就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 。成了诗人自己是因为立身高洁 。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的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 。
垂緌 。就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 。蝉的头部会伸出一根触须 。形状正如这下垂的冠缨 。而古代“冠缨”则是官宦人家的象征 。所以这句“垂緌饮清露”正式比兴自己 。居高位 。志高洁 。
“流响出疏桐”这句话也是要细细品读 。“流响”其实就是蝉鸣不已 。“疏桐”就是树枝之高 。其实有了这一句 。后面的三四句 。才站得住脚了 。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这是蝉之最可贵的品质 。比兴到人身上 。就是立身品质高洁的人 。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 。自能声名远播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过“不假良史之辞 。不托飞驰之势 。而声名自传于后”这正是有品行 。有才德的人的自信之处 。
虞世南的《蝉》到底说了什么?

文章插图
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 。
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
骆宾王天资聪明 。七岁能写诗 。被誉为神童 。唐高宗凤仪三年(678年) 。他在侍御史任上 。多次上书论事 。因而触怒了武则天 。被诬下狱 。在狱中 。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咏蝉抒怀之作 。这首诗用典贴切 。双关自然 。对仗工稳 。风骨凝练 。亦属上乘之作 。
再看李商隐《蝉》
【虞世南的《蝉》到底说了什么?】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 。落寞凄凉 。他七岁时 。父亲去世 。家境极为艰难 。二十五岁中进士 。走上仕途 。但此后由于李牛党争的原因 。被人排挤 。四十六岁便郁郁而死 。他的作品 。大多抒发仕途潦倒的苦闷和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 。他的这首《咏蝉》就表达了这种怨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