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二泉映月》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二泉映月》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文章插图
在阿炳晚年 。1950年暑假 。音乐家杨荫浏教授带着学生和钢丝录音机到无锡 。向阿炳录下了这首曲子 。这首曲子本无名字 。阿炳称之为《依心曲》 。杨教授帮着更名为《二泉映月》 。当年年底阿炳就死了 。
这首曲子有原始录音 。但是除了阿炳那个原始版本以外 。随着岁月的流逝 。二泉映月这个曲子也加了很多意识形态的内容 。比如什么音乐家对“旧社会的抗争”和什么控诉、苦难……然后这个曲子在独奏和协奏的时候也越来越呈现出悲苦哀愁的一面 。
但是听阿炳的原作录音 。没有这么强烈的情绪 。是那种很淡的音乐 。远远的、飘渺的 。有欣喜也有惆怅的那些情绪 。
二泉印月是一首非常私人的曲子 。
开始像一个人漫不经心的闲唠自己的人生 。写自己也阔过 。还颇有点为此沾沾自喜的感觉;
第二部分事情开始起变化 。音符变得迟滞 。仿佛预示痛苦 。然后痛苦袭来 。接连不断 。心在颤抖 。但是那又能如何?
第三部分开始与其说是豁达不如说自暴自弃更合适 。声音从沙哑处起 。逐渐有了光泽 。沉稳 。像个中年人开始回想过去 。可是回忆依旧痛苦 。但是比起经历时已经轻一些了 。中年人在思索 。不平之气和悔恨交织 。
第四部分豁达平和一些了 。还有点笑自己的感觉 。已经从叙述转到思考了 。已经可以跳出来看自己了 。认命又不完全认命 。旋律百转千回之后 。没有变得低沉 。而是往清越激昂处去 。像终于发出的一声嘶吼 。
第五部分像个总结 。哎呀 。这就是我的故事 。世事其实也大多如此 。透着一种淡然和超脱 。
其他观点:
二泉映月 。凄苦悲凉 。
如泣如诉 。谁解沧桑 。
天涯梦断 。肝肠如戕 。
孤轮独照 。人间哀伤 。
丁酉秋月安书楷《品二泉映月》
(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的文字 。说他在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时流着眼泪告诉别人:“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
《二泉映月》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