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安神去惊吓的药 八宝惊风散的作用( 三 )


根据《梅州科学技术志》记载,梅州地区拥有1800余种野生中药材,其中大宗药材748种;重点药材282种,占全国和省的普查品种的61%;珍稀药材20种 。巴戟天、土茯苓、桃金娘、鸡血藤、益母草、艾草等是梅州客家人最常使用的中药材 。
随着对岭南地区中药材种类及使用 *** 愈加熟稔,客家人种植生产出了许多全国知名的中成药,如双料喉风散、八宝惊风散、七厘散、六神丸等中药品牌远近闻名 。
“在梅州,人人都能说上一两个中药材的作用 。”梅州南药协会会长张京维介绍,在改革开放前,梅州许多村民靠采挖中草药变卖换取生活费,客家地区有着“中草药店多过米店”的说法 。
依山而居
食药同用为客家人养生保健奠定基础
已过五旬的王威仪虽并非出生于中医世家,但在他的印象里,母亲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民间中医药家”,“她的中医药知识都是在务农持家中逐渐获取的 。”
王威仪小时体弱多病,从记事起到21岁步入军营,但凡生病,都是由母亲寻觅中草药来解决,“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兄弟姊妹众多,上有老下有小的偌大家庭,无论遇到头疼发烧还是跌打损伤都是由母亲采集药草来治疗 。”
牛大力是客家人常用的中草药,其叶、花、根茎、果实具有不同的药用价值 。南方日报
母亲曾向王威仪聊起他小时的一件趣事 。一日,王威仪随母亲上山砍柴,突然全身发冷抽搐 。母亲立马放下刀斧,察看他的病情 。随后她就地摘了些布惊叶等草药,加唾液揉熟,给王威仪擦揉肚脐等部位,并让他躺下休息 。母亲继续干活,待王威仪昏睡半天好转后,才一起回家 。
“对于老一辈的客家人来说,中医药知识是常识 。一些常见疾病,就地取材来使用 。”王威仪认为,母亲是老一辈客家“民间中医药家”的代表,小时身边的朋友若身体不适,也多为其父母采集使用中医药来缓解 。
比起治疗,客家人更注重对疾病的预防,正所谓“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 。“医食同源,食药同用”是客家人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客家人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 。
清乾隆《嘉应州志·风俗》载:“土瘠民贫,农知务本,而合境所产谷,不敷一岁之食 。”指的是梅州的田地所产不能满足老百姓的日常饮食所需,于是乡民为了满足口腹之需,就地取材,从大自然中选取野生食材 。
若从外地来梅州,品尝特色客家菜,恐怕会对药膳汤倍感好奇 。“经常有外地来的客人问为什么汤里会放这么多树根,每次我都会耐心解释这是客家特色药膳店,不同药材有着不同的保健作用 。”在大埔经营一家餐饮店的老板张根源说 。
张根源的店里常常摆着五六十种草药,有些是晒干的,有些则是新鲜的,提供客人选择入汤 。“我外公曾是‘赤脚医生’,小时候经常看他用草药治病救人,让我对这些钟草药产生了兴趣 。”
长大之后张根源做起了餐饮行业,把草药与各种肉类结合在一起,根据客人不同的需求搭配不同草药,达到食疗的效果,“这家店开了17年了,来店里的都是老顾客,他们有时候会向我阐述哪里不舒服,我就搭配不同草药来入汤 。”
因岭南地区夏季酷暑时间长,以草药为原料的凉茶盛行 。溪黄草、夏枯草、车前草、鱼腥草等是常见的凉茶原料 。
民间还盛传一些客家凉茶歌谣,如:客家来自“山旮旯(山区)”,青山绿水出凉茶;本草纲目来搭配,老人“细俚(小孩)”都中意 。
“仙人粄”是客家凉茶的另一种形式 。由仙人草制成膏状,形状、色泽、口感似龟苓膏 。仙人草性寒、甘、淡凉,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暑等功效,用于治疗中暑、糖尿病、高血压等 。2009年平远县被授予“中国仙草之乡”的称号,目前为我国仙草种植面积最大的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