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是什么节?七夕是什么节日( 三 )


“田昆仑”的故事传说 , 田昆仑是穷汉 , 一天看到三个仙女在河中洗澡 , 于是他偷取了其中一套衣服 。结果两个年长的仙女各自抱衣乘风而去 , 只有最小的仙女不敢出水 , 后来嫁给了田昆仑 。他们生了个儿子田章 。后来天女返回天庭 , 又出现了儿子田章寻母的故事 。
“郭翰”的故事内容也大同小异 。只是这郭翰是个“姿度美秀 , 善谈论 , 工草隶”的文人 , 说他有天在庭院中观月 , 忽见织女下凡 , 两人情投意合 , 就私订了终身 。此后 , 织女夜夜来往于天上人间 。有一天织女忽然对郭翰说:天帝知道此事后 , 命我不许再来 , 我们永别了 。这郭翰悲伤成疾 , 织女在天上知道后 , 派了个使女下凡 , 赠诗两首 , 其中一首说:“情人终已矣 , 良会更何时 。”这则记述可以说是牛郎织女故事的文人化 。
后来 , 每到农历七月初七 , 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 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 , 抬头仰望星空 , 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 , 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 , 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 , 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 , 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
关于七夕的由来与传说 , 在全国各地的民间流传相当广泛 , 版本较多 , 但基本内容基本一致 。那么牛郎织女故事的发生地究竟在哪里?说法也很多 。河北鹿泉、江苏太仓、山东沂源、黄河河套 , 都被称为“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地 , 其实这些说法大多数代表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
节日习俗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 , 始于汉 , 流于后世 。《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 人具习之 。”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 , 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 , 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 , 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 , 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 , 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 , 源于穿针 , 又不同于穿针 , 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
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 。妇女曝盎水日中 , 顷之 , 水膜生面 , 绣针投之则浮 , 看水底针影 。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 , 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 , 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 , 此拙征矣 。”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 , 在七夕前几天 , 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 , 播下粟米的种子 , 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 , 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 , 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 , 称为“壳板” , 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 , 等它长出敷寸的芽 , 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 , 称为“种生” , 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
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 , 又叫“贺牛生日” 。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 , 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 , 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 , 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 。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 , 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