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例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下一句( 三 )


能够虚心向别人学习 , 这种精神已经十分可贵 , 更可贵的是 , 不仅要师人之善 , 还要以别人的缺点为借鉴 , 这是平凡而伟大的真理 , 对于指导我们处世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 , 都是有益的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什么?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意思是:多个人一起走路 , 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 , 对于他们的缺点 , 如果自己有的话 , 就去改正它 。出处: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论语》孔子的“三人行 , 必有我师焉”这句话 , 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 , 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 , 但更可贵的是 , 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 , 而且以不善者为师 , 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扩展资料:《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 , 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 , 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 , 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 , 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 因此称为“语” 。现存《论语》20篇 , 492章 , 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 , 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我们遇到不会的难题要经常和同学们讨论这样才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三个人同行 , 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意思是说 , 只要虚心求教 , 到处都有可供学习、效法的对象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 , 必有我师焉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这句话 , 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 , 虚心好学的精神 。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见人之善就学 , 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 , 反省自己 , 是自觉修养的精神 。这样 , 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 , 都可以为师 。《论语》中有一段记载 , 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 , 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 , 古代圣人讲的道 , 就留在人们中间 , 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 , 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 。“夫子焉不学 , 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 , 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 , 所以说“何常师之有“ , 没有固定的老师 。《论语》中不少记载 , 如孔子入太庙 , “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 , 孔子说:“始我于人也 , 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 , 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 , 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 , 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 。孔子说:“弗如也 。吾与汝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 。这样的精神和态度 ,  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