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的长诗是,北朝乐府民歌多辑入《乐府诗集》中的( 三 )

汉乐府民歌反映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 北朝乐府民歌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 南朝乐府民歌则十之八九属于女子所唱的情歌 。这自然不是当时的社会没有产生怨刺之音 , 而是由于搜录民歌目的在于满足上层统治者的声色之娱 , 搜录者就必然摒斥和这一目的格格不入的作品 。
这些情歌中所表现的 , 绝大多数为不合封建道德规范的男女之情 , 即并非正式配偶之间的爱情 。它们大量地公然出现 , 正是魏晋以来封建礼教的控制力量相对减弱的结果 。一般说来 , 歌辞中所表现的爱情是坦率而健康的 , 其中最能见出民歌特色的是那些痴情和天真的描写:“夜长不得眠 , 明月何灼灼 。想闻散唤声 , 虚应空中诺 。”(《子夜歌》)“怜欢敢唤名?念欢不呼字 。连唤欢复欢 , 两誓不相弃 。”(《读曲歌》)前一首写女子在明月之夜苦苦思念情人 , 仿佛听到了他的呼唤 , 因而脱口应诺;后一首描写热恋 , 连连呼唤情人 , 要共同发誓永远不相抛弃 。又如《子夜春歌》“春林花多媚”刻画女子在春光中的惆怅 , 《华山畿》“相送劳劳渚”描写别离的痛苦 , 《襄阳乐》“女萝自微薄”表现爱情的执著 , 《懊侬歌》“发乱谁料理”谴责男子的虚伪 , 也都是值得注意的篇章 。特别是《西洲曲》 , 五言三十二句 , 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 。歌中写一个女子从春到秋 , 从早到晚对情人的思念 , 感情细腻缠绵 , 音节悠扬摇曳 , 为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 。情歌中也有轻俗浮艳的作品 , 严重的甚至近于猥亵 。究其原因 , 一则是城市居民本来就有其庸俗的一面 , 二则是当时社会风气的浸染 。但总的来看 , 这类作品所占的比重不大 。
“清商曲辞”中还有《神弦歌》18首 , 这些都是江南人民娱神的乐歌 。所祀之神不尽可考 , 大多是地方性的“杂鬼” 。今人萧涤非的《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曾就歌辞中的“杂鬼”之名及地名略作考证 。这些歌辞有些描写祠庙和环境 , 有的描写祭祀场面 , 有的描写想象中神的生活 。其中最有情致的如《白石郎》 , 其一写道:“白石郎 , 临江居 , 前导江伯后从鱼 。”其二写道:“积石如玉 , 列松如翠 , 郎艳独绝 , 世无其二 。”白石是建业(今南京)附近的山名 , 白石郎可能就是此山之神 。又如《青溪小姑》:“开门白水 , 侧近桥梁 。小姑所居 , 独处无郎 。”清溪小姑传说是三国时吴将蒋子文第三妹 。这两首歌辞都通过对神的赞美 , 流露出爱悦之意 , 颇有《楚辞·九歌》的余韵 。
除了情歌和娱神歌两类之外 , 还有一些民歌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以及江南水乡的明媚风光和生活情调 。如“清商曲辞”中的《采桑度》描写采桑和养蚕;《懊侬歌》中的“江陵去扬州”和《黄督》中的“乔客他乡人”写行旅 , 可见出当时水运交通的发达 。又如收录在“杂曲歌辞”里的《长干曲》:“逆浪故相邀 , 菱舟不怕摇 。妾家扬子住 , 便弄广陵潮 。”将一个风里来浪里去的弄潮儿写得栩栩如生 , 描绘出一幅江南风情画 , 是一篇动人的佳作 。此外 , “杂歌谣辞”中还有一些反映政治、民情的歌谣 , 如《吴孙皓初童谣》等 。这些作品虽然数量不多 , 混杂在大量情歌中还是很有特色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