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是什么意思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登鹳雀楼》 。这句话意思是,当我看到青山的美丽时,我会想象青山也能看到我的美丽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己的自信 。它也提醒人们,应该欣赏周围的美丽,并对自己有信心 。
相由心生
辛弃疾《贺新郎》一词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两句,常令人津津乐道,浮想联翩 。很多解释大都因于全词结尾处,为“知我者,二三子”,故说作者有生身当世,却难觅知音之意 。而在我看来,这两句诗若以佛家“相由心生”来理解和感悟,当另有一番意境和妙趣 。
相,即是个人的皮囊,事物的现象;心,则是意识的主宰,情绪的源泉 。内心的爱恨情仇,映现于眼,表露于面,皆具化而成喜怒哀乐的外在表象 。同样,外物由眼入心,或人或物,善恶美丑,内心对其给予的判断评测,往往也并不是该物事真正的属性,只不过是观者之心识意下而定义出来的模样而已 。说白了,你所看到和认识到的印象,原本就是你自己的个人面目 。
有个趣说典故,讲的是苏东坡与其好友佛印的事 。他俩一个是大才子,一个是得道高僧 。一天,两人在一起打坐参禅,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 。”苏东坡听后得意笑答:“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 。”佛印听后,哂然而曰:“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 。”两人道行高低,由此云泥立判 。
佛家讲:“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诚然,一个人,若心中有爱,所见万物皆是光明美善;若心中有怨,眼中物象也就没有一件顺眼的 。其实,相与心又是相互感应且互为彼此的,相即是心,心即是相,不二无别 。于是,再回到辛弃疾的这两句词,正常的直译可为:“我看那青山妩媚多姿,想必它看我也是一样 。”而以“相由心生”来理解,则可领略到另外一层的意趣,那是:“因为我的心中有着那妩媚多姿的青山,所以它在我眼中就是如此的亲近可人;也正是这青山感受到了它在我心中这般的温婉淑丽,于是在它面前的我,也就因此同样地妩媚了起来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人们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 。我心里的你是善的,美的,看在眼里的你就是玉白无瑕,莹润如脂;而此刻的我,在你的心目中,亦然同理 。反过来,你还是你,而我的心或因自生嗔怨,或受挑唆撺掇,于是心态变了,这时候的你,在我这里就不再是那样的称心如意;而我在你那里,于是乎也开始变得不可理喻,难以相与 。究其因果,实为“相由心生”之理所致 。
所以,人之交往,当心存善念,戒嗔去贪,凡事常向内求诸于己,洗心自省,才能灵台澄明,惩怨雪烦 。与人为善,受报以善;与人为恶,得之以怨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应作如是观 。
附: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序: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
甚矣吾衰矣 。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
【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是什么意思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什么意思】一笑人间万事 。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
情与貌,略相似 。
一尊搔首东窗里 。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

推荐阅读